2020年3月12日 星期四

觀世音菩薩2/19誕辰紀念日

農曆二月十九日,據俗傳為 觀世音菩薩誕生紀念日
讓我們一起恭誦「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
人們尊崇 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胸懷,尊奉觀世音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的名號,意涵很有講究
」指「觀照」,是以佛教的圓通大智來觀照。
」指人間六道(如天、人、阿修羅等)。
」指眾生遇難時稱誦 觀世音菩薩聖號的悲切聲音。

觀世音菩薩出自《妙法蓮華經》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當眾生受苦難時,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讓其「觀」到「世音」,觀世音菩薩即時尋聲前來解救,故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名號 意為「觀察世間音聲覺悟有情」,就顯示了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和無邊法力。

聖嚴法師 時時教導大眾:「念觀音、求觀音、學觀音、做觀音」

(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20年2月8日 星期六

元宵節與燈月有約

元宵節,逛燈市、賞花燈,燈會祈福。
寓含著敬神、祈求光明幸福之意
 
 
明代,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在古代稱稱「」為「」,所以把春節之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也叫「元夜」或「元夕」,又稱「上元節」。

根據史籍,正月十五「元宵節」開始於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已經受到重視,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圖源於網路)

2020年2月4日 星期二

立春「農民節」詩詞賞析《立春偶成》張栻

台灣每年「立春」節氣這一天(陽曆2月3日前後)訂為「農民節」,以表示重視農業,並表揚傑出農民農事即是國計民生大事。


迎來立春節氣,雖然此時還會春寒料峭,但畢竟寒冬已盡,象徵春天的腳步近了。萬物開始有生氣,生命開始蓬勃,春將回歸大地,正所謂「從此陽春應有腳,百花富貴草精神」,亦將是農忙的開始。


◉詩詞賞析
宋代-張栻《立春偶成》
原文: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 譯文
立春了,天氣漸漸轉暖,冰凍霜雪雖然還有,但已很少了。春天的到來,連草木也都知道。

眼前的一派綠色,充滿了春天的生機。一陣東風吹來,春水碧波盪漾。

△ 註釋
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

歲晚:寫這首詩時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間稱作內春,所以叫歲晚。

◇ 鑑賞
「草木」泛指一切能受到季節變化影響的事物,如動植物、水、山等等。

「春到人間草木知」這句運還用了擬人的手法:開春草木最先發芽,故說它們首先知道春到人間的消息。

「眼前生意滿」是說處處生機勃勃。
最後一句通過春風吹水這種具體物象來表現「生意」。

立春是一年之始。詩人緊緊把握住這一感受,真實地描繪了春到人間的動人情景。
冰化雪消,草木滋生,開始透露出春的信息。
於是,眼前頓時豁然開朗,到處呈現出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那碧波盪漾的春水,也充滿着無窮無盡的活力。

從「草木知」到「生意滿」,詩人在作品中富有層次地再現了大自然的這一變化過程,洋溢着飽滿的生活激情。

◇ 創作背景
詩人是四川人,立春之時,北方仍是冰天雪地,南方已是冰霜稀少,草木發青,略見春意了,風也暖了,水也綠了。所以,此詩是詩人有感而作的南方立春日感懷詩。

▷詩詞賞析-轉載-讀古詩詞網
https://fanti.dugushici.com/mingju/11379

(圖源於法鼓山網路)

立春為「啟」

立春節氣,約在每年陽曆的24前後
 
立春,象徵著將要開始迎來春天的節氣。這天還冷著呢怎麼能叫春天呢? 
 
「立」始建也,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春秋左傳》說:「立春為啟,立冬為開」。  
意謂著立春」節氣是這一年的開始,中國自古是農業國家,春季的來臨,對農業意義的重大。
 
天文學的角度來說,則是以太陽地球的關係來劃分的,明顯地感覺到「立春」時節的白天變長了。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第一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