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日 星期日

光伏羊「牧光互補」沙漠變綠洲

中國青海省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曾是典型的「風吹石頭跑,地上不長草」的沙漠。

青海省,位於中國西部,因其地理條件和強烈的日照優勢,成為了光伏發電站的理想地點。

現在這裡不僅綠草如茵、羊群遍佈,還坐擁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基地。這場不可思議的轉變,背後是一個聰明又可愛的生態故事——牧光互補」。

(轉載-科技大司馬)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6zrFnLu5VA8


沙漠的逆襲與甜蜜的煩惱

在大陸,太陽能又稱作「光伏」,而故事始於光伏電站的建設。為了治沙,人們在板間撒下草籽。沒想到,光伏板遮擋風沙、減少水分蒸發的效果太好,加上板下濕潤的微環境,荒草竟然瘋長,甚至長到一米多高!

 

甜蜜的煩惱:

  • 茂盛的雜草遮擋了光伏板,導致發電效率驟降。
  • 人工或化學除草耗費巨大(每年數百萬成本),且化學除草會破壞脆弱的生態。

這成了所有光伏治沙項目的「死結」。

 

一場意外與完美的解決方案

直到 2013 牧民的羊群試圖在園區覓食,意外地打開了突破口。

項目經理大膽嘗試,將羊群引入園區「放牧式除草」。

在塔拉攤的光伏園區中,光伏板和羊群的共處構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羊群啃食雜草,將草高控制在不遮擋光伏板的適宜高度,空氣流通恢復,發電效率竟回升了 15%

讓羊來管理草地」這個點子,徹底解決了光伏與生態之間的矛盾。

 

光伏羊與生態大循環

「牧光互補」模式隨後正式推廣,並不斷優化:抬高的光伏支架(1.2-1.8 )和加寬的板間距(5 )為羊群開闢了舒適的「綠色通道」。

這背後,是一個精妙且可持續的生態循環

  • 發電板下:阻擋風沙、保持濕度,使耐旱植物生長。
  • 羊群啃草:在光伏園區放養的藏羊吃掉了生長茂盛的雜草,解決了雜草遮擋光伏板、火災隱患和人工除草成本(每年節約 720 萬元)
  • 羊糞施肥:羊糞變成天然有機肥,滋養草場,維持生態良性循環。
  • 水光互補:清洗光伏板的用水也能為植被補水。

據了解,截至2022年底,塔拉灘常年養殖著超過 2 萬隻「光伏羊」,不僅使「沙漠之地」變成了「生態綠洲」,還讓當地農牧民的養殖收益提高。


光伏養羊,青海塔拉灘的「牧光互補」模式,不僅證明了新能源產業可以高效發展,還能成為生態修復與畜牧業升級的助推器。這場光伏發電與傳統牧業的跨界合作,為全球氣候變遷和荒漠化治理提供了極具啟發性的「雙贏」範例!


光電板下養羊:台泥自然為本解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NADDpZyU4


— —文/ Francisca
I.N.F.A.
盧森堡國際專業美容師總會 No.2331全球認證

(I.N.F.A. Certified International Beauty Professional No.2331)
『美』,不止於心中的愛;
『美』,更需Know–How的智慧。

Beauty is not only love in the heart,
but also the wisdom of Know–How.

『識界』
Mind–Body Balance & Neuro-Linguistic Wellness

 

(文視頻整理於相關網絡綜合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職場的進退智慧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職場的進退智慧

在人際關係和個人修養方面,很多人都以為「圓融」是和「正直」對立的,其實不是如此。「圓融」是非常不容易達到的境界,而且「圓融」應該是要從「正直」出發。

「圓融」要是覆蓋了「正直」,就不能算是圓融,而變成「圓滑」、「鄉愿」了。

 

人一定要「正」、「方」,才能「圓」。要是連「正」、「方」的基礎都沒有,所講的「圓融」一定會變成「沒有原則」。「沒有原則」的人,多半對於他人有害的。

真正的圓融一定先講「正直」,有所為、有所不為,同時又能有一種包容性,即使自己受到些許損害,也能包容;更不會動輒「得理不饒人」,擴大別人的不是,盯著別人的缺點不放。

 

所以「圓融」就是不去計較「小瑕小疵」

當然,假如是很大的問題,就還是要處理。例如,今天有一個人來找我,他說自己很掙扎,有一件事不曉得該不該做?要是做了,會覺得自己「不慈悲」,不做,又覺得自己會蒙受損失,於是遲遲下不了決斷。

我對他說:「阿彌陀佛。我們講慈悲,自己損失一點沒有關係,但要是損失的程度讓自己都不能生存了,還要講慈悲嗎?那是害人,不是真正的慈悲。」

 

為什麼呢?因為這樣一味的忍讓,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你要是不設法讓他停止,他還會傷害到更多的人。

真正的「慈悲」應該是減低別人做壞事的機會,也同時幫助更多的人免於受害

 

節制」與「成長

同樣地,「節制」與「成長」一般也以為是互相衝突的,其實不會,它們必定是互為一體,並不矛盾的。

「節制」的意思是說:不要發展得太快,因為發展得太快,可能會後繼無力。而且一味地往前衝,也很容易忽略了前後左右發生了什麼問題。我們必須「步步為營」,不管做人、做事都是如此。

假如一直都是「腳不點地」往前衝,只要是碰到一顆小石子,就可能會跌得很慘。

如果能夠把四面八方看得清清楚楚,一步一步地走,你還是可以走得很快、很穩。

 

所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情,就是「節制」。

但是為了兼顧「成長」,你還是必須努力地往前走,路面平坦的時候,你可以走得快一點,路況危險的時候,就要知道控制自己。「控制自己」並不是完全不走,只是走得小心一些。這就好比下過雪的山,隨時會有雪崩,走在山裡連呼吸都不能大聲,否則雪就往下塌了。這時候就一定要「節制」,否則莽莽撞撞、肆無忌憚地往前衝,只會葬送自己的生命。

 

人生的過程經常是在「節制」之中努力往前走,人就是因為懂得「節制」,才能往前走。

要是不知節制,就會發生危險,也許才跨出第一步就被絆倒,反而走不出去了。

 

(蕭蔓、馬世芳採訪;馬世芳整理)

 

人生自在語

真正的圓融一定先講「正直」,有所為、有所不為,同時又能有一種包容性,即使自己受到些許損害,也能包容。

 

(圖文轉載法鼓山) 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OL0001/202307/web/

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中華國際佛學會議暨青年學者論壇

暌違19年後重磅回歸 「第六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暨青年學者論壇」將於2025年10/30-11/1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隆重登場。

視訊會議廳

第六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

▶️請點選 前往會議

https://ch45.chibs.edu.tw/conference_tw_2.php#indexTab1


由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漢傳禪學研究中心主辦,法鼓山僧團、法鼓山僧伽大學、法鼓文化、人生雜誌與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協辦之「第六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暨青年學者論壇」。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曾於召開「中華國際佛學會議」時提及:「時代是進步的,佛敎也在進步之中。但是對佛法的宣揚、佛學的研究、佛敎的傳播,永遠是一樣的,到處是一樣的。」

秉持創辦人的精神,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果鏡法師期望透過中華國際佛學會議、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用現代學術觀點和研究方法,提供傳統佛敎探討之學術平台。


第6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聚焦在「亞洲佛教文化與現代社會」,同時合併舉辦第3屆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論文發表會,3天會期有將近120篇論文在6個議事廳同時進行發表,預計參與學者達160位左右,討論範疇橫跨文獻、思想、歷史、文化、禪的世界、經典詮釋、現代實踐以及漢傳佛教教育等,期能匯聚多元視角、開展佛教與社會之深度對話,並探索佛教文化如何在當代社會中轉化與持續發展。

此外,大會專題演講特別邀請到2位學界資深學者Robert Gimello與Paul Harrison,更安排於第3天由兩位貴賓與法鼓文理學院特設講座教授林鎮國進行專題座談。


中華佛研所表示,第一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於1990年1月在國立中央圖書館舉行,共有來自18個國家的專家學者提出40多篇論文。

第二屆至第五屆分別於1992年、1995年、1997年、2002年與2006年舉辦。

在暌違19年後,第六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重磅回歸。

正值法鼓山開山20週年與

中華佛學研究所成立45週年之際,別具意義。


誠摯邀請您蒞臨參與、對話與交流。本次特於兩個議事廳設置視訊會議功能,提供無法實體參與者線上與會。

議程與報名資訊請見: https://ch45.chibs.edu.tw

#論壇 #青年學者 #第六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暨青年學者論壇 #佛學 #學術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呼吸道補強 & 內省淨化心靈

『識界』身心靈˙機能神經語言平衡健康《解讀》

- -秋季呼吸道補強  內省淨化心靈 情緒健康管理

當季節轉入季秋(即農曆九月)的時節,氣溫漸降、空氣乾燥,秋風蕭瑟急勁常悄悄影響情緒自古中醫即強調「秋主肺」,外在節氣、氣候氛圍會與身體氣機相應,若未順應「收斂」的節奏,肺氣受損,身心也更易出現波動。

秋令之氣本屬肅殺與收斂,人體亦需適時調整節奏— —減少耗散,內收神氣,讓呼吸緩慢而深長,以調整肺部功能,強化呼吸道與免疫系統

當內在不太穩定的情緒未能被適度整理將導致精神散亂,甚至在冬季轉寒後出現體能下降或病邪入侵。

因此,秋季的身心照護,不僅是在「補肺」,更是一場關於「收斂與自我整合」的療癒過程。

植物芳香精油 療癒『個人化』調配處方

透過植物精油相應作用於[神經/大腦/心靈]系統的濳在影響— —

芳香精油的作用不止於氣味愉悅,更可透過嗅覺直通大腦邊緣系統,調節神經訊號,影響情緒記憶與壓力反應。同時,芳療分子作用於身體,可協助:
強化器官機能與氣血運行
補強呼吸道清暢與抵禦環境刺激
舒解沮喪、
淨化情緒堆積
引導心靈沉降,恢復內在平衡

 

然而,每個人的體質、身心狀態、壓力模式皆不同,因此「個人化的精油療癒調配」尤為重要,讓氣味成為載體,引導大腦重新建構內在安全感,並在呼吸中找回穩定節奏

從季秋走向心靈收斂的智慧

當季秋時節(農曆九月),正是情緒逐步沉澱、內心雜念被看見的階段。透過適度的呼吸調整與「個人化芳療」,人得以將內心的雜念與執著逐步釋放,並逐漸淨化內在波動此時的靜,是深層修復,不是停滯;此時的收斂,是蓄力前的凝定,不是退縮

當身體的氣息穩定,心的感知也會清晰。循此路徑,人重新對自身生命能量產生信任,感受內在穩定帶來的強度,進而提升抗燥能力與免疫韌性

 

『識界』信念:

在呼吸之間,識見身心平衡的智慧

秋季,是認識內在節奏、建立呼吸穩定性,並轉化情緒能量的最佳時刻。當我們以「個人化的精油療癒調配」作為橋樑,將「氣」導回身體,用「意」安住於內心,療癒就不再只是修補,而是一次深層的重新整合

收斂是一種力量,安定是一種深度


— — Francisca

I.N.F.A.盧森堡國際專業美容師總會 No.2331全球認證

(I.N.F.A. Certified International Beauty Professional No.2331)

『美』,不止於心中的愛;

『美』更需Know–How的智慧。

Beauty is not only love in the heart,

but also the wisdom of Know–How.

『識界』身心靈˙機能神經語言平衡健康『解讀』

『識界』Mind–Body Balance & Neuro-Linguistic Wellness

 

(圖視頻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25年10月26日 星期日

10/30 AI 運用ChatGPT 高效寫作-線上課程

AI輔助簡報設計與行銷製作-線上課程

【桃園市智慧產業學院】114 年員工生產力系列課程計畫()

 (桃市府補助-免費課程)

生成式AI應用線上視訊班() 10/30開課

快速掌握寫作、公文、Email、摘要與簡報,立即應用,提升效率與專業度

課程學習目標:

A. 熟練使用生成式AI工具,加速文書撰寫與資料整理流程。

B. 能以AI輔助簡報設計與行銷內容製作,提升工作成效。

C. 培養以AI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強化職場競爭優勢。

線上課程報名表: https://reurl.cc/vLr97a


【課程主題】 (可複選)

運用ChatGPT高效寫作班,上課日期:114/10/3019:0022:00,

 

ChatGPT快速生成公文寫作,上課日期:114/11/419:0022:00,

 

ChatGPT Email秒完成回覆,上課日期:114/11/619:0022:00,

 

Perplexity AI+ChatGPT文書應用實作,上課日期:114/11/1119:0022:00,

 

ChatGPTGamma打造高效率簡報,上課日期:114/11/1319:0022:00


●智慧營運實作班() 限額70

報名連結:https://itricollege.surveycake.biz/s/1y43B

課程重點:

現況:數據分散、流程效率不足

任務:以營運智慧將數據轉化為決策

行動:案例解析+資料分析實作+流程優化演練

成果:掌握營運數據、提升決策效率、創造價值

課程時間:2025/10/3111/711/1411/21(五)

上課時段:09:00–17:00,共4堂、28小時

上課地點:勞工教育大樓301會議室(桃園市民生路650號)

  


◇工業技術研究院 產業學院 產業人才培訓組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College

專線(TEL): 04-25685007

Email: itriB40438@itri.org.tw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霜降-葉落是回家.萌芽是出發

霜降,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 你那裡冷了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6Yo4PgixEU

創作者:一方見地(璐璟)/字幕記錄

 

霜降不一定降霜霜也不是天降而是地生

降的是溫度,讓水凝結成霜

 

你們發現了嗎,水的姿態是最豐富的

溫度決定了她的形,四時幻化成她的神

我需要她,她組成了我,我依賴她,她成全了我

讓我也可以是露、是霧、是霜

還可以是江、是河、是海

是我所是,是水所是

納百川,潤萬物,善待流經的每一個生命

 

霜的個性比露更有鋒芒

鵝掌楸的綠T卹變成了黃馬褂

銀杏的黃整整齊齊,乾淨俐落

哪裡像烏桕不情不願地徘徊著

 

楓香更強韌一些,霜估計惹不黃她

漆樹就慢慢地黃了紅,紅了落,秋日的陽光她很享受

 

果子們還挺喜歡霜的

要知道沒有了霜

山野裡的獼猴桃怎麼會心軟

拐棗也拐不出蜜棗的甜了

金櫻子還是一副不好親近的樣子

沒有了霜的激勵,整座山都會遺憾吧

 

為了抵​​禦嚴寒,大家都是要變得更好的

雖然變好並不全是因為遇到了困難

但困難確實是有語言的

只是有的人理解為激進

有的人理解成消沉而已

就像對植物而言,葉落是回家,萌芽是出發

在植物的生命裡,大地是家,陽光雨露是比生命更重要的親人,她們依存著,互相善待著

 

我們卻好像總愛離家出走

對著大山問我是誰

對著大海喊我從哪裡來

其實當你走進森林

腳下的土,身上的光,包裹著一個鮮活的你

渴了有水,餓了有糧,冷了有火,熱了有風

你的每一口呼吸來自哪裡,你就來自哪裡

 

山川不言,河川不語

沒有我們,她們依舊

沒有她們,我們也許不會存在

所以我是誰

 

陽光勾勒出我的輪廓,大地承載著我的遠方

我是我,樹是樹

我是樹,樹是我

 
霜降節氣,約為每年陽曆的1023前後到來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眷村的窗景.時間的溫度

踏入桃園的某個角落,時間彷彿被按下暫停鍵。這裡,是旗海飄揚的慶典,以及那些紅磚、綠窗勾勒出的老屋聚落——我們所稱的「眷村」。

時光裡的一扇窗,照見眷村的溫度

透過影像記錄,從白晝到黑夜的生活詩篇,象徵著眷村歲月溫度的連續與故事的沉澱。

眷村不只是被歲月包裹的老屋,它承載著父執輩對國家社會的奉獻與一生的縮影。

那些迎風招展的旗幟,是時代的印記。

眷村文化已從過去的「等待拆遷」到了現在「積極保存與活化」,這個視角的轉變。它的價值不僅在於懷舊,更在於它所代表的多元文化包容性與歷史縱深。

珍惜眼前所見,就是最好的傳承。


— —文/Francisca(影片架構情緒節奏&AI協作生成)

I.N.F.A.盧森堡國際專業美容師總會 No.2331全球認證

(I.N.F.A. Certified International Beauty Professional No.2331)

美』,不止於心中的愛;

『美』,更需Know–How的智慧。

Beauty is not only love in the heart,
but also the wisdom of Know–How.

『識界』Mind–Body Balance & Neuro-Linguistic Wellness

#桃園眷村文化 #時代記憶 #老屋新生 #文化保存 #台灣歷史

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

秋令「酸味」收斂補肺

秋季,自然界與人體都進入一種「收攝」的節奏,氣候轉涼、乾燥漸起。

中醫學有一句傳統觀點:酸味主收斂補肺氣」,正是從「五味入五臟」的說法,表示五味(酸、苦、甘、辛、鹹)與臟腑之氣有對應關係。

 

中醫學,清代醫家 顧靖遠在《顧松園醫鏡·氣味》中:「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肺應秋令,氣主收斂,故宜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泻之。」

於是「酸味主收斂補肺氣」這一句便有了較為明確的古文根據。與秋令臟腑之氣有對應關係。

這代表秋季在肺氣有收斂需求時,飲食口味以「酸味」為調攝之力,使肺氣穩固、運行有序

 

秋季的自然法則是,肺氣在秋令中有「收斂」的傾向或需求(與秋季天地氣候乾燥、收氣之變有關)若順應這一法則,肺氣得以澄清、陰陽得以調和

若逆之(過度發散、過度消耗),則易損肺、傷陰

在這個「酸味」與「收攝」交織的秋日裡,秋季,是天地收攝、萬物內蘊的時刻;「酸味主收斂補肺氣」這句不只是一味飲食建議,而是一種寓意:在季節輪轉、情緒流動中,我們可以學習在散與聚之間,找到一條平穩的曲線,屬於自己的內在節律。

飲食原則:

選擇合宜的酸味食材:適量增加微酸」味道的天然食材兼顧潤燥與潤肺、養肺

日常飲食可選擇:蘋果、葡萄、奇異果、柑橘類(如橘子、柚子)、蕃茄、石榴、洛神、百香果、山楂、檸檬 ...味。

若有胃酸過多、胃潰瘍、脾胃虛寒者,更應慎用

◆「應氣飲食,保健養生

以上是根據中醫理論的整理與解讀,但並非臨床證據,因此在應用上應「因人而異、辨證施用」

 

— — Francisca
I.N.F.A.
盧森堡國際專業美容師總會 No.2331全球認證

(I.N.F.A. Certified International Beauty Professional No.2331)
『美』不止於心中的愛
『美』更需Know–How的智慧。

Beauty is not only love in the heart,
but also the wisdom of Know–How.

『識界』Mind–Body Balance & Neuro-Linguistic Wellness


(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