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

地藏經-為佛教的孝經

農曆七月卅日 是地藏菩薩 聖誕紀念日

讓我們一起恭誦聖號及迴向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大慈大悲

唯願護念我及一切眾生🙏



吾觀地藏威神力

恆河沙劫說難盡

見聞瞻禮一念間  

利益人天無量事

—《地藏菩薩本願經.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地藏經》為何稱為孝經?

《地藏經》被視為佛教的孝經,是因佛陀到忉利天宮為母親講說本經,即是為了盡一份孝道。

另外,經中地藏菩薩的前世曾為婆羅門女、光目女兩世以上的孝女,為了救贖母親墮地獄之罪,解除罪業之苦,將家產供養三寶,廣修布施,善盡為人子女之道


誦念《地藏經》盡孝道

由於地藏菩薩過去世因孝順母親而發了大願心,也就是以孝女身而發願度盡眾生;

因此在漢地,以農曆七月卅日為地藏菩薩聖誕日,民眾除了祭拜祖先,或參加與地藏菩薩相關的法會,為了表示孝道孝心,也都會誦念《地藏經》。


《地藏經》十分受到佛教徒的歡迎,地藏菩薩在經中展現的孝道精神,不因時空而褪色,又如蕅益智旭大師、弘一大師都曾為父母誦《地藏經》,將功德迴向給父母。


♦ 孝道精神建立溫馨家庭

由於時代的變遷,現代的家庭結構不同以往,但家庭倫理的中心價值「孝道」,在現代更形重要,能讓日漸淡薄疏離的家庭關係,重拾溫暖關懷,真正有家的味道。


◎摘自《地藏菩薩50問》

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

全國古蹟日22縣市與傳統藝術的深度對話

文化部每年 9月第三個週末,舉辦「全國古蹟日」活動

2025年以「文資有聲‧時代共語」為題,連結文化資產經由與人互動所產生的聲音或故事,傳達文化資產不僅可看見也可被「聽見」

系列活動包含全國文化資產行動博覽會、結合傳統與創新的藝文表演、主題講座、文資市集等,也特別製作六集Podcast節目,歡迎線上線下逗陣來參加。


傳藝手作坊

隨著每一下敲打、切割、剪裁、填壓……,這些扎實的聲響交織出了資產文化的重要音軌。

這些精細的手作過程不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文化資產中蘊藏的深厚智慧。

讓民眾親身感受傳統工藝的魅力,也是一場與傳統藝術的深度對話~

一同「聽見、感受」臺灣文化資產的歷史之美,並一起推動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傳承!


全臺各縣市系列活動,帶領民眾深入體驗臺灣各地文化資產的美麗:

⚫ 2025臺北古蹟日「行經之地」

♦️ 活動日期:9月13日(六)至11月1日(六)

2025臺北古蹟日 以「行經之地」為主題,穿越臺北的城市縫隙。 

聚焦臺北鐵道沿線的文化資產,從車站、機廠到倉庫、工廠,探索城市邊界的歷史地景。


2025年的導覽手冊《列車即將進站,請旅客準備上車》,在火車的行經之地上,邀請大家一起認識散落在城市的鐵道遺產。

手冊除了古蹟日活動外,也整合了不同單位的導覽、走讀、講座,希望跟大家一起打開臺北,我們誠摯邀請您搭上這班「記憶列車」,走進沿線的老廠房與倉庫,聆聽文化資產的故事,聆聽臺北城曾經的鐘聲響起、鐵軌震動― ―列車即將進站,請旅客準備上車。

*展覽 *工作坊 *小旅行 *演出

​詳細資料請至活動官網

https://share.google/l3Q6TKSGkM0DdK6DC


⚫ 2025新北市古蹟日

「煤說過的故事在新北」

♦ 活動日期:9月20日(六)至11月2日(日)

互動遊戲與沉浸體驗展現新北礦業建築文化價值,推廣文資走讀與新北城市記憶。

新北 市政府 文化局 特別規劃於9月至11月開放民眾報名16場次「多元文化路徑探索」。

分為主題a「產業路徑走讀」與

主題b「文資文史走讀」。

將由專業導覽老師與文史工作者帶領,帶您走入煤礦遺構、歷史聚落、老街廟宇及遺址,感受新北豐厚的文化底蘊。

*展覽 *小旅行

✴️9月18日中午12時開放報名

詳細資料請至活動官網-新北市文化局

https://share.google/hMpLFVAry8udlIJBc


⚫ 2025桃園市古蹟日

「桃學趣.探險總動員」

♦活動日期:9月6日(六)至10月10日(五)

「桃園有煤?有! 煤礦文化路徑教育推廣活動」

你知道桃園以前有很多煤礦嗎?

這些煤礦怎麼影響我們平常的生活呢?

從故事和遊戲中認識桃園的煤礦故事,系列活動,了解我們家鄉的過去和現在,豐富多元的文化資產。

邀請大家一同探索、一起學習,開啟屬於你的桃園文化冒險篇章

無論是深入煤礦故事漫遊千塘水鄉,或是揭開航空城的神秘面紗,都等你來發現並親身體驗。

快跟著桃園「桃學趣!」動起來成為探險總動員的一員,讓桃園的故事更加精彩、更持久傳承!

*講座 *繪本說故事 *桌遊體驗

桃園市政府 文化局

​詳細資料請至活動官網

https://culture.tycg.gov.tw/News_Content.aspx?n=11103&s=1583618


⚫ 2025新竹市古蹟日

♦ 活動日期:6月10日(二)至11月30日(日)

《100進行市》暨新竹古蹟日

漫遊百年古蹟,體驗新竹歷史與城市風華

*講座 *工作坊 *文化市集*走讀

*展覽 *秋季寫生日

​詳細資料請至活動官網


⚫ 2025新竹縣古蹟日

♦ 活動日期:9月28日(日)至12月20日(六)

新竹縣文化資產系列活動

遊學竹縣文化資產,踏訪歷史現場,感受文化魅力

*小旅行

​詳細資料請至活動官網


⚫ 2025苗栗縣古蹟日

♦ 活動日期:9月20日(六)

苗栗最新 文資講座

配合古蹟日活動,舉辦夥房建築、日式建築及產業遺產之文資講座

詳細資料請至活動官網


⚫ 2025臺中市古蹟日

「築跡臺中-串起地景產業地圖」

♦ 活動日期:9月14日至10月26日

透過不同視角認識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與歷史足跡。

多元活動型態串聯臺中各區文資場域,歡迎大家一同加入這場歷史與創新的對話,探索臺中山、海、屯區的歷史文化路徑。

1. 文化路徑~探索臺中地區煙草產業軌跡,走訪菸業文化資產路徑,見證產業風華

2. 尋跡臺中—城市中的考古地景

探索小來公園探坑與週遭地景,穿梭時空,尋訪城市生活的歷史

*導覽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詳細資料請至活動官網

https://share.google/xI8AbfjXxTc37Elb


⚫ 2025彰化縣古蹟日

♦ 活動日期:8月9日(六)至9月28日(日)

2025彰化古蹟日-築蹟彰化.咱來散步看古蹟

精選具代表性的古蹟與歷史建築,透過實地導覽、互動體驗與數位科技,推出彰邑文史講堂、文資輕旅行。

以及鹿港傳藝教育基地體驗課程等系列活動

*小旅行 *講座

詳細資料請至活動官網


⚫ 2025雲林縣古蹟日

築蹟眷影-雲林流動藝術饗宴

Yunlin Flowing Feast Of Arts

♦ 活動日期:9/20-10/5

慢遊雲林,近距離欣賞雲林文化資產之美

*流動藝術饗宴 *演出 *展覽 *市集

✴️在各館舍集章

詳細資料請至活動官網

https://tour.yunlin.gov.tw/wt-front/Activity/News/N000001775


♦9月20日(六)至9月21日(日)

運用「虎尾建國眷村文化園區」場域及人文特色,邀請藝術表演者共創,展現眷村生活美學。

民眾透過古蹟、劇場、舞蹈及市集,重新走進老眷村的時光脈絡,讓文化資產走入日常,喚起大眾對歷史場域的情感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jian.guo.village/


⚫ 2025嘉義市古蹟日

祀神 Town 結合桃城四門守護神

♦ 活動日期:9月20日(六)至9月21日(日)

2025年嘉義建城321年,古蹟日推出「祀神Town」系列活動,其靈感來自清代諸羅城門,分別祀奉不同神明的信仰風貌,當時城廓也因形似桃子,而有「桃城」別名。

這些神祇不只是城池守護者,也是庶民日常的精神支柱。

這次將走訪四座城門上重要的守護神祇,「祀神」也是過去民眾的信仰中心的神明廟宇,「town」也是「城」的概念,從「桃城諸羅」出發,認識四座城門舊址、三條古道和府路巷。

2025年甫對外亮相的歷史建築原嘉義城隍廟戲臺(林宅),以及推廣本市「木都」的嘉義舊監獄暨宿舍群等,運用幽默有趣的諧音梗,帶著民眾穿越時空之旅,讓大家感受生活日常中城市發展與信仰文化的底蘊。

*工作坊 *小旅行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詳細資料請至活動官網

https://cabcy.chiayi.gov.tw/web/cabcych/HotActivitiesList_25071414580242078


⚫ 2025嘉義縣古蹟日

♦ 活動日期:9月1日(一)至9月30日(二)

跨古論今-低碳綠行大南方

邀請民眾走訪各古蹟、歷史建築體驗文化資產的嶄新價值與時代意義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https://share.google/VZz4sMcXi3wbwgUwM

✴️集章活動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詳細資料請至活動官網

https://www.facebook.com/tbocc01/


⚫ 2025臺南市古蹟日

「府城城垣300年」

♦ 活動日期:9月20日(六)至11月23日(日)

2025臺南市文化資產月-如果城門是任意門,是臺灣府城城垣及城門啟建300週年。

國定古蹟「原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蹟」象徵臺南過去作為臺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並因城內外交流往來之關係,發展形塑現今臺南的樣貌。


城門城垣不僅是圍束守護的界線,也呼應今年歐洲遺產日的主題,建築更是與代表交流的門戶;不僅是古老的文化資產,更是與當代生活的連結。

臺南人的生活與城牆密不可分,也讓城內、城外展現不同的生活文化。


♦2025 臺南文資月的三條小旅行,市區線以「大北門」發展的臺南庶民休憩史「跨越時空約會去」、大西門與五條港的工匠生活「赤崁扞頭司阜」以及溪北城外居民的日常生活文化「牛車來去墾南瀛」,透過體驗與走讀,認識臺南城內,城外的人文歷史風景。讓文化資產變身為任意門,激發更多保存與再利用之想像。


臺南文資月

https://www.facebook.com/tchmtainan/

*講座 *古蹟運動會 *文資小學堂頒獎典禮*小旅行

🩸2025 臺南文資月•活動報名

詳細資料請至活動官網

https://share.google/M1R3u7wDCKchFWBwJ


⚫2025高雄市古蹟日

♦ 活動日期:7月5日(六)至隔年6月30日(二)

雄麻吉卡-集章活動/2025南方治理平台-「跨古論今-低碳綠行大南方」-實境解謎 \老屋巡禮 \城市景觀與老屋再生講座2  \鳳梨騎育記6.0

透過介紹高雄貿易發展歷史及代表建築之風格,帶民眾親近瞭解古蹟背後的城市發展背景與文化底蘊

✴️集章活動  *實境解謎 

*小旅行

詳細資料請至活動官網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全球資訊網

https://share.google/bge7AhOsqyzFRL5Li


🟧 「跨古論今・低碳綠行大南方」南方文資護照.跨域集章活動

♦活動日期:9/1-9/30

活動時間:依指定文資景點開放時間為主


落實UNESCO「2030文化指標」及實踐文資保存國際趨勢,串連6縣市,由嘉義縣市、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臺東縣與澎湖縣共同響應,推動區域合作與文化治理實踐。

透過探訪不同縣市的指定古蹟、歷史建築、聚落等文化資產的串聯活化,蒐集一章一景,串起一場精彩旅遊路線與綠色文化行動!

凡完成指定文資景點跨域集章任務,可至曾走訪縣市兌換限定紀念品。

跨古論今–低碳綠行大南方|2025南方治理平台 https://share.google/33qauaSSbBTiIExzm


🟢 2025屏東縣古蹟日

低碳綠行大南方「南方文資護照跨域集章」活動

♦ 活動日期:9月1日(一)至9月30日(二)

透過古蹟、歷史建築、聚落等文化資產的串聯活化,帶動大南方地區共創低碳旅遊路線與綠色文化行動

✴️集章送好禮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詳細資料請至活動官網

https://share.google/aqHjtxT1Vtcbkdaml


🟢 2025臺東縣古蹟日

「跨古論今-低碳綠行大南方」文資護照跨域集章活動

♦ 活動日期:9月1日(一)至9月30日(二)

串連6縣市共同響應文資護照跨域集章活動!

*小旅行 

詳細資料請至活動官網


🟢2025澎湖縣「全國古蹟日」,開幕式以國定古蹟「澎湖天后宮」做為博覽會文化記憶的源頭,象徵台灣開台歷程的見證者。

♦活動日期:9月1日(一)至9月30日(二)

跨域集章任務」:橫跨2個以上縣市, 並集滿至少3處文資景點之戳章,始符合兌換資格。 

可在曾跨域集章之縣市,出示蓋有戳章之「南方文資護照」,即可兌換該縣市之紀念品。


⚫ 2025金門縣古蹟日

♦ 活動日期:9月27日(六)至9月28日(日)

2025金門古蹟日-「築戰藝景、行旅玩趣」

規劃四條行軍體驗路線,踏查戰地景觀、感受歷史現場

*小旅行 *工作坊

詳細資料請至活動官網

金門縣文化局 https://share.google/fEYW25RaYffbUp74r


⚫ 2025連江縣古蹟

「拍楸-你的海洋,我的陸」

♦ 活動日期:9月5日(五)至11月16日(日)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

「拍楸」(閩東語 ㄆㄚ ㄖㄧㄨ,pha-jiu),是馬祖世代傳承的重要捕魚工法。

意指每年8、9月,全村動員,邀請眾多男丁勞力,連續出海十多天,將巨大的竹樁打入海底,為漁網定錨,也為來年的豐收打下基礎。


「你的海洋,我的陸」延續傳統「拍楸」面對大海的智慧,轉化為當代藝術島的舉辦,透過多元藝術形式呈現馬祖的文化遺產與現代生活,探討環境生態、身分認同、空間政治和關係美學等不同議題。


透過藝術邀請海內外的創作者、觀眾、島民及心繫馬祖的人們,在齊心協力的共創精神下,在馬祖戰地文化景觀背景下創作藝術饗宴

*展覽 *工作坊 *小旅行

*演出

詳細資料請至活動官網

馬祖國際藝術島 -Matsu Biennial

https://share.google/onLlhfNxwXeelV0Nd

(轉載)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活動資訊將持續更新~

https://2025nationaldayforculturalheritage.com.tw/


2025年9月18日 星期四

如何成為心的主人

【學佛Q&A】如何成為心的主人?


社會就像一個大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環境塑造好品格,但若是被外境迷惑,壞環境則會讓我們養成壞習價。

然而,要如何才能不被外境迷惑,成為心的主人呢?


一般人往往只能被動地為環境所汙染、困擾:甚至明知不該貪心、生氣、妒嫉、懷疑,卻無法自我控制,從而「心隨境轉」。

當我們無法做心的主人,就只能被動地讓環境牽著鼻子走,受困於七情六欲的煩惱心。

心靈環保的功能,就是能讓我們的內心不受環境的影響起煩惱,能夠運用智慧做心的主人,讓「境隨心轉」,無入而不自得。


身在哪裡,心在那裡

當身不由己、心不由己時,可以運用心靈環保的兩種禪法,幫助我們收心、安心,做心的主人,不被外境左右。


第一種 心靈環保安心法是「身在哪裡,心在那裡」。

也就是練習身體在哪裡,心就在那裡;現在正在做什麼,心就在做什麼。我們要和自己現在的舉手投足、起心動念在一起。

例如在聽任何課程時,就是專心聽課,不要人坐在教室裡,心卻跑回家或跑去公司。簡單來說,就是心裡不要去想和上課無關的事,不只耳朵專心聽講,心也要對課程內容清清楚楚,身心合一便是禪修的基本原則。


第二種 心靈環保安心法是「感受自己的呼吸」。

練習將我們的心,用來享受呼吸從鼻孔出入的感覺。藉由感受呼吸而沉澱身心,任紛亂的念頭浮現、消失,漸漸地就能認清這些都只是妄念,不會受到外境迷惑了。


♦ 心不被環境和情緒左右

心靈環保能讓我們觀照自己的心,經常練習著禪法,使自己的心不受環境和情緒的影響,便不會被環境和情緒所左右,而可以指揮自己的心,成為心的主人,這就是禪法所發揮的心靈環保功能。


透過禪法鍛鍊我們的心,將能做好自己個人的主人翁,從而有能力照顧家庭,進而照顧公司團體,最後甚至能成為改變社會、改變世界風氣的領航員。

當你成為自己心的主人,就能如此層層擴大影響力,成為造福大眾的人間菩薩。


◎摘自《心靈環保50問》


2025年9月16日 星期二

錯誤傳言降低資訊敏感度

雖然包裝成要大家「不要貪心」、「小心詐騙」,但把虛構的內容當成真實案件,並冠上「教育意義」的名義在社群平台流傳,

★不僅無助於幫助民眾辨識詐騙★還可能讓人逐漸習慣接受假訊息,

★反而降低資訊敏感度。


♦經查證-錯誤-虛構人物

網傳「黃瑞德校長的受騙經歷」的訊息:

文章,聲稱是台灣一名「黃瑞德校長」的遭騙 2,000 萬元的血淚經歷,並因此整理出 7 大騙人套路,供民眾警惕。

原始謠傳版本:

★MyGoPen查證參考:【錯誤-虛構人物!】

https://www.mygopen.com/2025/09/Principal.html?m=1

🩸查證解釋:

網傳訊息原始出處為何?

MyGoPen檢視網傳訊息發現開頭出現「這是一篇根據影片內容,整理出的約十分鐘精華文章...」的文字描述,這通常是民眾將 YouTube 影片連結丟給 Gemini、ChatGPT 等 AI 工具,並要 AI 摘要影片內容時會出現的語句,可以推論網傳訊息原始出處應為一部影片。


✴️網傳訊息提到的故事,真實性為何?

♦首先,MyGoPen 在 9 月 4 日的查核報告,提到過民眾遇到這類影片,首要謹記「不要細究」,例如: 

(1)不要去探討是否有「黃瑞德校長」這個人。

(2)不要管影片中的事件是否「真實存在」。 

(3)不要給影片或文章流量,最好不要點開。

要拆解一則沒有任何消息來源的傳言,必須先確認它是否來自內容農場網站或頻道,而「美玲晚年說」上傳的影片,具有聳動標題、AI 旁白配音、來源不明的畫面等,即為典型的內容農場頻道。


❎內容頻道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流量」,有流量才能化為收益,

你如果想著「聽聽看它會說些什麼」,或是邊看邊思考「是不是真有人遇到這些詐騙」,

其實都只會加長你看影片的時數★而內容農場即可藉此獲得流量或點閱率,賺取收入,進而製作更多農場影片。


內容農場頻道有許多種類,傳言提到的內容,是以「詐騙」、「養老」等內容為主的頻道。

此外還有像是「宣導機場新規定」、「宣導銀行新規定」、「宣導國家政策」或是「宣導養生知識」的頻道,無論內容是真是假,都應謹記。

★這些頻道不應該是你接收訊息的管道。 

例如機場是否有新規定,應查詢各大航空公司或民航局網站;

銀行是否有新規定,應查詢各家銀行或金管會網站

國家是否有新政策,應洽詢相對應的政府部門;

🩸養生知識應詢問專業的醫生或護理師,而非素未謀面、披著白袍自稱是醫生的人,或是 AI 生成的醫生。 


♦至於傳言提到的詐騙相關內容,應詢問的對象是警方、165 反詐騙專線或是 MyGoPen 等單位。

若是不知道該如何查詢,還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搜尋新聞媒體有沒有報導,如果是重要政策,國內主流平面或電視媒體一定會有報導。


🔴傳言故事雖然是杜撰,但具有防詐教育意義,為何還需要查證? 

★一個故事是否「有教育意義」和它是否「真實」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

以傳言為例,把虛構的故事描繪的極為生動,甚至標榜為真實事件,就會誤導觀眾把「編造內容」當作「現實案例」,★無形中會破壞民眾對於社會的信任度。

即使故事內容圍繞著「不要貪心」或「防範詐騙」這種正面訊息,或是「好心」提醒民眾不要被騙,★也不能因此忽視資訊來源有問題這件事。

內容農場除了會騙取流量外,一旦錯誤或虛構的資訊,被冠上「教育意義」名義在社群平台流傳,

★民眾可能會逐漸習慣接受假消息,反而降低資訊敏銳度。


結論 

總結來說,網傳訊息其實是一部內容農場影片的摘要,影片中提及的人物及案例,皆為虛構的故事,傳言並未註明這些重要的資訊,容易讓民眾誤以為是真實發生的案例。


(節錄)MyGoPen查證參考:

https://www.mygopen.com/2025/09/Principal.html?m=1

— — Francisca 

 (I.N.F.A.國際專業美容師護照協會 No.2331全球認證)

『美』不只是心中有愛

『美』還要Know–How

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超度亡靈「七七」佛事

佛教是相信超度亡靈的作用的。

超度的期限,最好是在死了「七七」四十九日之前。


因為佛教相信,就凡夫而言,除了福業特別大的人,死後立即上生六欲天。

定業深的人,死後立即上生禪定天。

罪業特別重的人,死後立即墮地獄。

至於一般的人,死了之後尚有四十九日的緩衝期間,等待業緣的成熟,再決定輪迴的去向。

在這期間,如有男女家屬以供養三寶及齋僧布施的功德為之迴向超度,亡者便會由於善業功德的感應而得到超生的幫助,促成 生於善道 如人間天上之因緣的成熟。


過了四十九日之後,已經隨著亡者自己的業力而去投生,那時再做超度的功德,只能增加他的福力,或減少他的苦難,但已不能改變他已經投生的處所了。


不過也有例外,如果是枉死,或者死得淒慘,由於怨結不解,他們縱然已經化生鬼道,還會在人間作祟,這就是通常傳聞的「鬧鬼」。

這樣的情形,需要誦經超度(向其說法使其知所去處),佛力引薦往生善道。

佛教通常稱鬼道眾生為「餓生」或「餓鬼」,所以往往用密法的咒力加持,變食施食的「焰口」及「蒙山」,對於平安鬼類的作祟,有特別顯著的效驗,這種功能的佛事,對於其他的宗教——神教而言,他們簡直沒有辦法。


當然,以上是就佛教本身的立場而說,事實上,向來請僧尼做佛事的中國人,未必就是佛教徒,甚至是不折不扣的儒者,如近人唐君毅先生,他是著名的新儒學者,但他母親去世之後,仍到香港的寺院中做佛事,並把靈位供在佛寺中。

他因自嘆他的哲學,在這一方面用不上力,所以仍抱著「祀如在」的儒家觀念,尋求「慎終追遠」的安慰。

像這樣的例子,可謂極多,如要他們完全照著佛教的觀念來做,恐怕不易,所以這是中國佛教必須求一解決途徑的一大課題。


◼️註解

《佛祖統紀》卷十五「有朋法師」傳:湖人薛氏婦早喪不得脫,其家齋千僧誦《金剛般若》,請(朋)師演說經旨。

婦憑語曰:「謝翁婆一卷經今得解脫。」

翁問:「千僧同誦,何言一卷?」

答曰:「朋法師所誦者,蓋師誦時不接世語,兼解義為勝也。」


∆ (節錄) 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 - 05-02 佛教相信超度亡靈的功用嗎?

https://ddc.shengyen.org/?doc=05-02-022

(圖文源自法鼓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頭七」佛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祈願 水水的媽媽

心開意解

往生西方佛國淨土

蓮品高昇花開見佛


— — Francisca 合十

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平安的人間.極樂的歸程

平安的人間告別

水水的(臺語)媽媽以九十三歲高齡,安然往生。

臨終時沒有病苦,依然能與我們擁抱、微笑的回應。

就在下一口氣之間,慈祥的身影已然隨順佛號,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聖嚴法師語錄-平安的人間】

https://youtube.com/shorts/ZdwOSGPyPGI?si=a8xd2mZdYl2U96_y


當人的內心清淨時,他所看到的環境便是清淨的,

心所嚮往的、心想要完成的,也一定會完成。


《維摩經》云:「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大乘起信論》云:「心生則種種法生」。


是的,當內心安定清淨,眼前便是一片光明,

慈悲與智慧即能共構淨土


我們一心稱念 阿彌陀佛

願水水的媽媽一路好走,佛國之旅,吉祥圓滿。

於西方極樂世界,蓮開見佛。


虔誠祝禱迴向

敬頌 法安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 — Francisca 合十


(圖視頻源自法鼓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月全食-紅月亮之約

2025年9月8日(一)凌晨,罕見且壯觀的「月全食-紅月」天象!

∆ 2025於9月8日凌晨全程可見月全食奇景(圖片來源: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

肉眼明顯可見月亮缺角變暗的「本影食」自0時27分初虧開始,至3時57分復圓結束。


其間月球轉為赤銅色「紅月」的全食階段長達1時23分,是未來15年內本地可見紅月最長的一次



觀賞條件極佳,只要選擇西邊開闊的地點,不需使用特別器材,以肉眼即可全程欣賞此次月全食奇景。


♦ 什麼是月全食天象?


月食為月球進入地球影子而短暫變暗的少見天象,可分為本影食的月全食、月偏食,以及半影月食三種。

臺灣在未來十年內,可見到本影月食共9次,其中月全食7次,但只有3次為全程可見且適合觀賞。

看到「紅月」的機會有7次。

台灣下次可見「月全食」為2026年3月3日,但為月出帶食,無法看到初虧到食既的過程

而下次要觀賞全程可見的月全食則要等到2028年12月31日。



♦ 月全食最為奇特而震撼的景象:紅月


本次月全食最精彩的部分為1時30分至2時53分,月球完全進入地球本影內的「全食」階段,

其中2時12分為月球通過地球陰影中央的「食甚」

在全食階段內,月球將因地球大氣折射的少許陽光而轉為暗紅色,俗稱「紅月」或「血月」,是月全食最為奇特而震撼的景象。

全食期間月面亮度及顏色變化與地球大氣狀態有關,是重要的科學觀測項目。



◾本次月全食還將伴隨發生「月掩星」。

在全食過程中,紅色的月球將遮掩寶瓶座82號恆星(約6等),1時30分掩入,2時29分復出,可使用雙筒望遠鏡欣賞或透過長焦距鏡頭拍攝錄影,捕捉「紅月掩星」的罕見景象。


♦臺北天文館將在9月8日0時起於YouTube頻道進行月全食線上直播,歡迎共同觀賞這場太陽系中最特殊的天象奇景。


回顧2021年5月26日:睽違24年天文大秀,台灣再次見到「月全食」,恰逢2021年「最大滿月」

★下次可見則要等到2033年10月。

線上直播與觀測時間整理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4482


∆轉載-活動大聲公-微笑台灣-用深度旅遊體驗鄉鎮魅力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8465

2025年9月7日 星期日

白露去感受光,讀懂風,了解水

白露,陽光明顯沒有那麼衝動,謙虛了,緩慢了,就會更好相處。

別人不會躲閃閃,你才可以把自己表達出來。



你是光啊,可以耀眼到不需要注目,可以熾熱到不接受擁抱。

但你是方向,即便蒙上了雙眼,屏蔽了感官,萬物也會用心追隨,那裡有生長的根本。

成為光是一種榮耀,是光,卻是一種責任。



白露的風,也有著不一樣的質感。沒有了雨的牽扯,它更像一陣風,果決利索地帶走世間的各種拖泥帶水。

風就要有風的樣子,吹走了就不要回頭。

不然菊花們怎會願意在這個時侯放飛她們的希望,去探索,去博弈,無論輸贏對錯。

是啊,縱然是希望,就會有失望。

但,沒有這義無反顧的風,用什麼承載出走的勇氣,失望無望,希望也無望。


白露的水,冰冷得讓人不太敢親近,但這並不影響它的歡騰、跳躍生生不息。

哪怕是流向冬天,冰冷會讓它凝固。終將來的春天,也會讓溪流繼續山河洶湧。

而當下這不被打擾的秋水,看上去更加篤定,水的無畏,任何時刻的無畏,是大自然每個躍動生命的無畏。


所以這秋日裡,無論是成熟的果帶來豐收的喜悅。

還是凋零的葉,帶來離別的傷痛,都會被這秋風吹散。

碎片,會在清晨凝結的露裡,短暫停留。



白露節氣,約在每年陽曆的9月7日前後

(轉載)創作者:一方見地•白露


輪胎掉下路坎如何脫困

用車知識-汽車脫困技巧

這樣太考驗技術了,老司機現場示範〈利用繩子脫困〉  




♦ 輪胎掉下路坎如何〈利用繩子脫困〉?


https://youtube.com/shorts/fDTs6XMFOCA?si=c6CwrnRpo7l0EE31


♦ 駕駛技術-車輪掉進溝裡,如何正確操作。 


https://youtube.com/shorts/SpP-4vBtsxg?si=NMrFY0oblWll8x1u


♦ 行車與旁邊的障礙物發生了刮蹭,如何正確脫困?

這也太考驗駕駛技巧了吧


https://youtube.com/shorts/4bvWnhz1dBo?si=IXNw8pqzPpA7lawh


(視頻轉載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