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5日 星期一

立秋節氣三物候/民歌秋蟬

立秋節氣,約在每年陽曆的87前後,中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節氣物候

初候,涼風至。立秋過後,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禮記》作盲風至。西方淒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

《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白露生)。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寒蟬,《爾雅》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馬氏曰物生於暑者,其聲變之矣。

秋蟬/楊芳儀 徐曉菁(懷念經典民歌 最新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OTETfrHUh4

食在地、享當季!

(圖源於台灣好食;部分文字整理於相關網絡綜合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立秋氣溫特點

立秋節氣,約在每年陽曆的87前後

 

科學的角度看,立秋節氣,標誌著氣溫來到轉折期,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但不是秋天到來的標誌

 

氣候特點看,由於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在台灣「立秋」節氣中,此時氣候依然十分炎熱,台灣周圍海域水溫仍偏高,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

一般於台灣地區,大概要再經過兩個月後,才能感受到氣溫明顯的季節改變。

 

立秋時節,仍要注意防曬多補充水分預防中暑

(圖源於新華社)

2022年8月14日 星期日

六月秋,快溜溜;七月秋,秋後油

立秋節氣諺語:六月秋,快溜溜;七月秋,秋後油」。這句俗諺的意思是:

如果「立秋」這一天是在農曆六月,則漁民(海冬)的作業期會比較早結束

 

如果「立秋日」在農曆七月,則天氣會持續穩定,捕魚季節就會比較晚結束,而漁民們的收入也會相對提高呢。

 

在台灣此「立秋」節氣中依舊豔陽高照的日子,出現高溫的頻率仍高,台灣周圍海域水溫仍偏高,所以此時的漁獲還是多屬於暖水魚類,仍會滯留在台灣周圍海域,可在不同海域被捕獲。

 

立秋節氣,約在每年陽曆的87前後

 

開始立秋,也為秋熟作物開始邁入大豐收的一個標誌。

(圖源於網路)

2022年8月13日 星期六

學做地藏菩薩左右手/果慨法師

農曆715是佛教的「盂蘭盆節」,也是漢人格外重視的「中元節」,其根源於來自佛陀教導弟子目犍連供僧救母的故事。

由於地藏菩薩過去世因孝順母親而發願度盡眾生,因此中元節期間,法鼓山海內外各分寺院也陸續進行地藏法門共修等法會。

地藏法會,透過誦經、持咒、拜懺,或是禪觀等誠心懺罪除障、消災增福,實踐菩薩道。

 

學做地藏菩薩左右手「盂蘭盆節」發大慈悲願利益眾生  /法鼓山 果慨法師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zDbgAgd8XU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是地藏菩薩的深宏誓願。「地藏菩薩的精神,就是哪裡有最苦難的眾生,都要讓他們離苦得樂。」果慨法師說明,地獄指的是苦難的眾生

 

學習地藏法門,能夠幫助我們掌握生命的正確觀念態度。即是希望能效法感受地藏菩薩為眾生的大願心,「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進而增長自己的悲心,化為自利利他的願力資糧,隨分隨力要幫助他人安定身心,讓生命變得更好。

 

果慨法師並分享《地藏經》修行方法,主要有念地藏菩薩聖號或佛聖號、誦經、供養與不殺生等等。

在臨終與命終階段,則鼓勵念佛為主、供養為輔;

中陰身階段,生者可以幫忙將供養功德迴向給亡者;命終之後至投胎階段,就像《地藏經》中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度母親從地獄脫身,子女只要發大菩提心布施、供養、利益一切眾生,仍可將功德迴向給父母。

 

果慨法師也鼓勵四眾佛子,積極接引他人結下親近三寶的善緣,任何人只要能生起一塵一毫的細微善念,都能開啟未來解脫的道路。

(圖文源於節錄自法鼓山)詳全文 https://www.ddm.org.tw/xmnews/cont?xsmsid=0K297353878952538129&sid=0M224408516896173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