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7日 星期二

臘月廿六「豕」合寫為「家」/五大蛋白質

中國農曆過年,民間在臘月,過節的氣氛可是一天比一天熱烈。

民諺:臘月二十六,燉大肉」。



為什麼年前要燉豬肉,而不是其他牛羊肉呢?

許慎編撰《説文解字》中説:「宀為屋也」;「豕為豬也」,兩字合寫為「家」字。

説明有家就有豬,無豬不成家,可見我國古代人民養豬非常普遍。

古代肉食資源也不足,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一年到頭很少吃肉,過年了,把家裏養的豬殺了吃肉,也就算慰勞一年的辛苦。

而在古代,農耕社會,牛有重要的社會地位,甚至一頭牛命比人命還值錢,所以不會把勞動生産工具宰殺了。

而且在道教中,不論是什麼派系,都有不吃牛肉的傳統,這一宗教信仰形式也和牛的農耕使命有關係。

民間俗語:「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這句話體現的正是最普遍的生活民俗。

每日所需的「五大蛋白質」來源的肉類、魚貝類、牛奶.乳製品、雞蛋以及黃豆.黃豆製品,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質「」的基準圖: 

(:食品成分資料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轉載源網址:

http://big5.eastday.com:82/gate/big5/tianqi.eastday.com/news/39815.html


— — Francisca 

 (I.N.F.A.國際專業美容師護照協會 No.2331全球認證)

『美』不只是心中有愛

『美』還要Know–How

2023年1月16日 星期一

臘月廿五做豆腐寓意/營養素

在過了臘月二十四的年終大掃除後,迎來了臘月二十五:接玉皇、磨豆腐。

 

民間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灶神」上天「言好事」後。

臘月廿五「玉皇大帝」會親自降臨下界,巡視「稽查」人間善惡疾苦。然後依據眾生的善惡良莠來決定來年的禍與福,所以這天,祭祀祈福,稱為「接玉皇」。

因此,人們在臘月二十五這天,說話辦事都非常謹言慎行

於是「吃豆腐渣」以示清苦,以博取「玉皇大帝」歡心,降福來年

但「吃豆腐渣」,同時也是古代先民勤儉節約美德的寫照。


◉ 農曆12月25日,漢族春節傳統習俗中,民諺說:「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 漢語中,豆腐的「腐」與幸福的「福」諧音。
因「豆腐」與「兜福」、「頭福」發音相似,因此豆腐代表著「都福」。
寓意著祈「福」之意。
因此「臘月二十五這天,推磨做豆腐」的行為,也意味著人們祈求在新的一年中能夠獲得幸福和福氣。

◆「磨豆腐」的寓意
豆腐的「腐」和富裕的「富」諧音,與「頭富」發音相似。

就是透過這種吉利文化的諧音,我們臘月二十五,磨了豆腐。被人們寄予了「新年富貴」的希望。表達了對今「年」要過得富富餘餘,來年的生活也期盼會過得富富餘餘。

中國的傳統禮俗中,總能把生活中的各種食材、事物與吉祥好運進行巧妙的結合,這也是老百姓的生活智慧。

▶ 天然、保有較多原態食物的營養最好

(圖資料來源:食品成分資料庫-好食課,整理於網絡綜合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 Francisca 

 (I.N.F.A.國際專業美容師護照協會 No.2331全球認證)

『美』不只是心中有愛

『美』還要Know–How

2023年1月15日 星期日

臘月廿四掃年

民間風俗,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一般在農曆臘月廿四日進行一次冬季大掃除,叫「掃房」,除去一切廢穢之物,又名「掃塵、打埃塵、除殘、除塵」。

「掃房」以後,再貼上春聯,確實令人賞心悅目,就開始籌辦春節年貨。


古代把春節大掃除稱為「掃年」,起源於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

後來,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是中華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

到唐代,「掃年」之風盛行。

《呂覽法》稱:「歲除日,擊鼓驅癘疫鬼,謂之逐除,亦曰木難。」

宋·吳自牧《夢粱錄》記載:「十二月盡,俗雲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挂鍾馗,釘桃符,貼春牌,以祈新歲之安。」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醫學認為,「立春」後氣候轉暖,萬物復蘇,害蟲也開始孽生

所以,趕在「春節」前大掃除,這一習俗有助於預防傳染病流行病。既有益身體健康,又增添了人們寄託著破舊立新願望辭舊迎新的節慶氣氛

(圖源於法鼓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