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以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癥,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起於立夏,止於立秋前一天。
夏季天氣漸熱,地熱蒸騰,天地之氣交合。這是自然界萬物繁榮的好時節,《內經》稱之為蕃秀。
到了夏季,應較晚一些睡覺、早一些起床,不要被白天的漫長所困厭。
應保持情志的愉快,切勿發怒,這樣才能使我體之英華與大自然的蕃秀相應而成其秀美。
因此,夏季要使機體的體氣通暢,盡量讓毛孔得以疏泄,同時也把體內積聚的廢物、毒素隨汗液排出體外。
像人的陽氣對外有所好一樣,向外舒展,不要郁閉在體內,造成諸多疾患。
古人認為夏季的養生之道是:
調節自己的機體來與夏日時令相適應,符合夏「長」的基本原理。
如果違背了這樣的夏季養生法則,就會傷及人體的「心之體氣」。發展到秋季,還會產生經年不愈之老症疾。
秋天為豐收季節,如果秋天患病,自然吸收一年四季之精華較少,精力儲存不足,到冬天,還會產生許多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