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年「立春」節氣這一天(陽曆2月3日前後)訂為「農民節」,以表示重視農業,並表揚傑出農民,農事即是國計民生大事。
迎來立春節氣,雖然此時還會春寒料峭,但畢竟寒冬已盡,象徵春天的腳步近了。萬物開始有生氣,生命開始蓬勃,春將回歸大地,正所謂「從此陽春應有腳,百花富貴草精神」,亦將是農忙的開始。
宋代-張栻《立春偶成》
原文: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 譯文
立春了,天氣漸漸轉暖,冰凍霜雪雖然還有,但已很少了。春天的到來,連草木也都知道。
眼前的一派綠色,充滿了春天的生機。一陣東風吹來,春水碧波盪漾。
△ 註釋
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
歲晚:寫這首詩時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間稱作內春,所以叫歲晚。
◇ 鑑賞
「草木」泛指一切能受到季節變化影響的事物,如動植物、水、山等等。
「春到人間草木知」這句運還用了擬人的手法:開春草木最先發芽,故說它們首先知道春到人間的消息。
「眼前生意滿」是說處處生機勃勃。
最後一句通過春風吹水這種具體物象來表現「生意」。
立春是一年之始。詩人緊緊把握住這一感受,真實地描繪了春到人間的動人情景。
冰化雪消,草木滋生,開始透露出春的信息。
於是,眼前頓時豁然開朗,到處呈現出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那碧波盪漾的春水,也充滿着無窮無盡的活力。
從「草木知」到「生意滿」,詩人在作品中富有層次地再現了大自然的這一變化過程,洋溢着飽滿的生活激情。
◇ 創作背景
詩人是四川人,立春之時,北方仍是冰天雪地,南方已是冰霜稀少,草木發青,略見春意了,風也暖了,水也綠了。所以,此詩是詩人有感而作的南方立春日感懷詩。
▷詩詞賞析-轉載-讀古詩詞網
https://fanti.dugushici.com/mingju/11379
(圖源於法鼓山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