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日 星期日

光伏羊「牧光互補」沙漠變綠洲

中國青海省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曾是典型的「風吹石頭跑,地上不長草」的沙漠。

青海省,位於中國西部,因其地理條件和強烈的日照優勢,成為了光伏發電站的理想地點。

現在這裡不僅綠草如茵、羊群遍佈,還坐擁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基地。這場不可思議的轉變,背後是一個聰明又可愛的生態故事——牧光互補」。

(轉載-科技大司馬)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6zrFnLu5VA8


沙漠的逆襲與甜蜜的煩惱

在大陸,太陽能又稱作「光伏」,而故事始於光伏電站的建設。為了治沙,人們在板間撒下草籽。沒想到,光伏板遮擋風沙、減少水分蒸發的效果太好,加上板下濕潤的微環境,荒草竟然瘋長,甚至長到一米多高!

 

甜蜜的煩惱:

  • 茂盛的雜草遮擋了光伏板,導致發電效率驟降。
  • 人工或化學除草耗費巨大(每年數百萬成本),且化學除草會破壞脆弱的生態。

這成了所有光伏治沙項目的「死結」。

 

一場意外與完美的解決方案

直到 2013 牧民的羊群試圖在園區覓食,意外地打開了突破口。

項目經理大膽嘗試,將羊群引入園區「放牧式除草」。

在塔拉攤的光伏園區中,光伏板和羊群的共處構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羊群啃食雜草,將草高控制在不遮擋光伏板的適宜高度,空氣流通恢復,發電效率竟回升了 15%

讓羊來管理草地」這個點子,徹底解決了光伏與生態之間的矛盾。

 

光伏羊與生態大循環

「牧光互補」模式隨後正式推廣,並不斷優化:抬高的光伏支架(1.2-1.8 )和加寬的板間距(5 )為羊群開闢了舒適的「綠色通道」。

這背後,是一個精妙且可持續的生態循環

  • 發電板下:阻擋風沙、保持濕度,使耐旱植物生長。
  • 羊群啃草:在光伏園區放養的藏羊吃掉了生長茂盛的雜草,解決了雜草遮擋光伏板、火災隱患和人工除草成本(每年節約 720 萬元)
  • 羊糞施肥:羊糞變成天然有機肥,滋養草場,維持生態良性循環。
  • 水光互補:清洗光伏板的用水也能為植被補水。

據了解,截至2022年底,塔拉灘常年養殖著超過 2 萬隻「光伏羊」,不僅使「沙漠之地」變成了「生態綠洲」,還讓當地農牧民的養殖收益提高。


光伏養羊,青海塔拉灘的「牧光互補」模式,不僅證明了新能源產業可以高效發展,還能成為生態修復與畜牧業升級的助推器。這場光伏發電與傳統牧業的跨界合作,為全球氣候變遷和荒漠化治理提供了極具啟發性的「雙贏」範例!

 

— —文/ Francisca
I.N.F.A.
盧森堡國際專業美容師總會 No.2331全球認證

(I.N.F.A. Certified International Beauty Professional No.2331)
『美』,不止於心中的愛;
『美』,更需Know–How的智慧。

Beauty is not only love in the heart,
but also the wisdom of Know–How.

『識界』
Mind–Body Balance & Neuro-Linguistic Wellness

 

(文視頻整理於相關網絡綜合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職場的進退智慧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職場的進退智慧

在人際關係和個人修養方面,很多人都以為「圓融」是和「正直」對立的,其實不是如此。「圓融」是非常不容易達到的境界,而且「圓融」應該是要從「正直」出發。

「圓融」要是覆蓋了「正直」,就不能算是圓融,而變成「圓滑」、「鄉愿」了。

 

人一定要「正」、「方」,才能「圓」。要是連「正」、「方」的基礎都沒有,所講的「圓融」一定會變成「沒有原則」。「沒有原則」的人,多半對於他人有害的。

真正的圓融一定先講「正直」,有所為、有所不為,同時又能有一種包容性,即使自己受到些許損害,也能包容;更不會動輒「得理不饒人」,擴大別人的不是,盯著別人的缺點不放。

 

所以「圓融」就是不去計較「小瑕小疵」

當然,假如是很大的問題,就還是要處理。例如,今天有一個人來找我,他說自己很掙扎,有一件事不曉得該不該做?要是做了,會覺得自己「不慈悲」,不做,又覺得自己會蒙受損失,於是遲遲下不了決斷。

我對他說:「阿彌陀佛。我們講慈悲,自己損失一點沒有關係,但要是損失的程度讓自己都不能生存了,還要講慈悲嗎?那是害人,不是真正的慈悲。」

 

為什麼呢?因為這樣一味的忍讓,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你要是不設法讓他停止,他還會傷害到更多的人。

真正的「慈悲」應該是減低別人做壞事的機會,也同時幫助更多的人免於受害

 

節制」與「成長

同樣地,「節制」與「成長」一般也以為是互相衝突的,其實不會,它們必定是互為一體,並不矛盾的。

「節制」的意思是說:不要發展得太快,因為發展得太快,可能會後繼無力。而且一味地往前衝,也很容易忽略了前後左右發生了什麼問題。我們必須「步步為營」,不管做人、做事都是如此。

假如一直都是「腳不點地」往前衝,只要是碰到一顆小石子,就可能會跌得很慘。

如果能夠把四面八方看得清清楚楚,一步一步地走,你還是可以走得很快、很穩。

 

所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情,就是「節制」。

但是為了兼顧「成長」,你還是必須努力地往前走,路面平坦的時候,你可以走得快一點,路況危險的時候,就要知道控制自己。「控制自己」並不是完全不走,只是走得小心一些。這就好比下過雪的山,隨時會有雪崩,走在山裡連呼吸都不能大聲,否則雪就往下塌了。這時候就一定要「節制」,否則莽莽撞撞、肆無忌憚地往前衝,只會葬送自己的生命。

 

人生的過程經常是在「節制」之中努力往前走,人就是因為懂得「節制」,才能往前走。

要是不知節制,就會發生危險,也許才跨出第一步就被絆倒,反而走不出去了。

 

(蕭蔓、馬世芳採訪;馬世芳整理)

 

人生自在語

真正的圓融一定先講「正直」,有所為、有所不為,同時又能有一種包容性,即使自己受到些許損害,也能包容。

 

(圖文轉載法鼓山) 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OL0001/202307/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