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歷史觀照現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歷史觀照現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對變化做出快速反應-達爾文

2月12日達爾文(Charles Darwin)冥誕週年紀念日

紀念這位現代演化生物學之父,並藉此機會重新審視此位史上最偉大科學家之一,遺留給全人類的重要遺產。




◉博物學家達爾文的經典名言

◆ 只有服從大自然,才能戰勝大自然。


◆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鐘。


◆ 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並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做出快速反應的。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樂觀是希望的明燈,它指引你從危險峽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著你的理想永不泯滅。


◆ 我必須承認,幸運喜歡照顧勇敢的人。


◆ 不要因為長期埋頭科學而失去對生活、對美、對詩意的感受能力。


◉ 2025年2月12日(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會在這天夜遊、賞燈、吃湯圓,以及祈福新年好運!

(圖、文、視頻整理於相關網絡綜合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25年2月8日 星期六

春天來的也不容易

立春,背後空無一物,前路處處生機


立春,吹著冬天來的還不願意走的寒風,我尋找著春的蹤跡。


此時的大地仍禁錮在沉重的過去,對新鮮生命的律動有點抗拒,它需要春的鼓勵。


牆縫裡的小草,面對有限的水土,它已經盡力,它在等春的一臂之力。


水面的輕霧告訴我,天氣會一天天暖和起來的,誰知道呢?

立春不過是剛萌生的念頭,如果不夠堅定不夠有力,隨時都有可能被冬天反噬、被過去、被冷漠、被別人一樣的眼光反噬,春天來的也不容易。


梅花開了,它最懂春天吧!在春天才剛起心動念的時候,它就笑臉相迎…


春天吶!那是每一種花都想開放的季節,它溫柔體貼,善解人意,沒有一種花,能夠拒絕得了它的濃情蜜意。


但春天從來不會盛裝出席,它裹著冬天織的素衣,讓花自由地隨機地,一點一點華麗它的夢。


從無到有,才是春天最迷人的魔力。

它會給你新的,什麼是新的?

是過去正確的,不能成為驕傲。

過去錯誤的,也不能成為阻礙。

努力而不得的,不能成為執念。

靠實力獲得的,也不能成為榮耀。

好難做到啊,我需要春天給我信心!


春天從來不是宏大的敘事,但它緩緩而來的步伐,卻又把每一個細微的變化敘述得偉大。

今天會比昨天多立春/一方見地天天、一點點,樹會茂、山會綠、水會青。

我們又會擁有很多很多,充沛的精力,飽滿的情感。

所以我們尊重這一點點。

一點點芽、一點點花、一點點光、一點點土、一點點水。

就是這一點點,蓄積在重復而不間斷的日子。


我還寫了一句話我特別喜歡,單獨送給大家,那是我走進立春森林的感受:「背後空無一物,前路處處生機。」


祝大家有一個真正的,絕對的,全新的開始。

出發吧!

(圖源自法鼓山)

(視頻轉載:一方見地 2025/2/3)

https://youtu.be/o0C_2LNcPe8?si=AJhxPs3grorxnBsZ

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春打五九尾-吉祥、富饒

2025蛇年是雙春年,又逢2025年2月3日是「數九」當中的「五九」最後一天。

民間諺語:「春打五九尾」。

象徵:吉祥、富饒的好兆頭。


民俗學者 介紹,春打:即打春,也就是立春。

立春在「五九」最後一天,叫作「春打五九尾」;


立春在「六九」第一天,叫作「春打六九頭」。

一個「打」字,把嫵媚的春天描繪得更具活力。


雙春年是指在農曆的一年內出現兩次「立春」,這是一種特殊的曆法現象。

雙春年通常發生在農曆閏年,因為農曆的一年比太陽曆短,需要透過加入一個閏月來調整,從而出現兩次立春。

立春時間:

第一個「立春」出現在農曆大年初六(國曆2025年2月3日)

第二個「立春」出現在農曆十二月十七日(國曆2026年2月4日)


雙春年是很吉利的一年,被認為會有加倍的豐盛。

在傳統民間有很多俗諺:

「春打五九尾,叫花子跑斷腿」、

「春打五九尾,喝油像喝水」、

「春打五九尾,吃穿不用愁」。

 認為「兩春夾一冬,黄土變成金」。

這是古人由長期的農事觀察中的出的結論,反映出這個年份的豐收與富饒。


(圖、文整理於相關網絡綜合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25年1月26日 星期日

毛帽上毛球以偵測頭頂的危險

冬天戴上毛帽,而毛帽頂端上「多一顆毛球」的設計,不過可別以為這只是可愛造型。

日本 服裝史學者 辻元佳史,解說,毛帽上方附有毛球,其實設計原意是出自於安全考量的重要功能,達到「保護頭部」的作用。


附有毛球的毛帽最初起源於歐洲的水手帽,早年歐洲水手們戴上有「毛球」的毛線帽,帽子上的毛球有如「感應器」,只要毛球碰觸到物品,配戴者就會有所察覺,可以起到保護頭部的作用,堪稱是個保命的小巧思喔!


直到現在,法國海軍的軍帽上依然縫有醒目的紅色絨球,這項設計理念,也被沿用至今。


— — Francisca 

 (I.N.F.A.國際專業美容師護照協會 No.2331全球認證)

『美』不只是心中有愛

『美』還要Know–How


(圖、文整理於相關網絡綜合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25年1月25日 星期六

豬肉賦「東坡肉」蘇軒

豬肉味美,古詩裡對其烹飪之法也有記述。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年,越來越近了。

不妨給自己準備一份「年味」吧!

「東坡肉」


北宋 文學家 兼美食家 蘇遼 對豬肉更是情有獨鍾。

當他被貶到黃州(湖北黃岡)時,就開始研究各種美菜餚了,尤為對豬肉的吃法鑽研得最透徹。

大蘇選取,半肥半瘦的豬肉(現稱「五花肉」),切成方塊,小火慢煨,煨得紅酥油亮,湯質稠濃,味道醇厚,人稱「東坡肉」。


這位「大吃貨」不僅屢屢實踐,還善於總結經驗,戲作了一首《豬肉賦》:

「靜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人不肯吃,貧人也不解煮。

早上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其愜意之情油然而起。從中也可見,當時市場豬肉供應充足,宋代王公貴族更偏好吃羊肉而非豬肉,致使豬肉價格低廉,迅速在老百姓家中普及。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似痴。


— —北宋·蘇軒《於潛僧綠筠軒》


▷轉載網頁:作者-劉琪瑞

https://view.inews.qq.com/k/20210126A0E8Q100?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梅花-北宋‧ 梅堯臣

臘月 日已長,滿地梅花香!

臘月梅花美詩



◆ 北宋‧ 梅堯臣《梅花》


「江南臘月前溪上,照水野梅多少株。


艷薄自將同鷂羽,粉寒曾不逐蜂鬚。


桃根有妹猶含凍,杏樹為鄰尚帶枯。


楚客且休吹玉笛,清香飄盡更應無。 」 



江南臘月,在家鄉的溪水邊,有無數臨水的梅花。


那潔白的梅花,不艷麗卻聖潔,那是天上雪鳥的羽毛。


而梅花長長的花蕊矗立在寒風中,並不是為了刻意招蜂引蝶。梅花可以風授和自授完成授粉結子。


梅花有妹妹桃花,此時正在寒冷裡窩冬,怕著一探頭就被冷風吹。


梅花有鄰居杏花,可是此時,杏花還枯著,一點迎春的意向都沒有。


只有梅花在滿山滿谷的開放啊,我喜歡這花開如雪,只想長久留住這一刻。


前來觀賞的人,請你們不要吹奏梅花落,我擔心你吹落了梅花,也吹散了這難得的冬天裡的芬芳和美麗啊。


對於一樹開花的梅花,最好的觀賞就是微笑而沉默。因為她是天地間的大美,野意而仙。



宋朝,江南依舊是梅花的盛產地,其中果梅最為普遍,是農民的果樹,種植在山林,房舍,水邊。

這種梅花,和真正的野梅相似,單瓣白花或者粉花,耐寒早開。通常說的江梅,就是這類梅花。而在城市當中,又興起了觀賞梅花,培育出粉紅色綠色的複瓣梅花,多種植於庭院,盆景。

但喜歡旅遊和梅花的人,觀賞梅不是首選,去山林野外看真正的梅花,才是一種壯麗和舒心。

尤其是家鄉有梅樹的,那種梅花之美和鄉土情懷相連,清美而深沉。


(轉載-騰訊新聞)
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13A03IIJ00?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電影-南京大屠殺1937

南京大屠殺,從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後開始,並持續6周以上,直至1938年2月。


https://youtu.be/VcA83VNrbgQ?feature=shared


南京大屠殺(日語:南京大虐殺),日本國官方稱「南京事件」,是大日本帝國在侵華戰爭初期,攻占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後實行佔領與掃蕩時,對於日本軍針對南京當地平民與戰俘實施的屠殺、強姦、縱火、搶劫等一系列戰爭罪及反人類罪的統稱。


繼 盧溝橋事變後,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同時為摧毀中國的抗戰意志。

從1937年8月15日至12月,對中國首都南京城實施無差別轟炸。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調查和判決認為;

南京大屠殺中,從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後開始,並持續6周以上,直至1938年2月。

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建築被日軍縱火燒毀。

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至30萬中國平民和戰俘遭到日軍殺害。

其中第一個月約2萬中國婦女遭日軍姦殺。

https://youtu.be/N82OBSODSNM?feature=shared

(文、影片整理於相關網絡綜合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

9/9媽祖羽化升天1037週年

福建 莆田 湄洲島,農曆9月9日 媽祖得道昇天 紀念日。

--記者 蔡淑娟



2024年是媽祖信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代表作 名錄》 15週年。

也是「媽祖羽化升天1037週年」,福建 湄洲媽祖 祖廟,舉行「紀念媽祖金身巡安湄洲島」重大祭典。



9/9重陽節這天,不妨到「天后宮」(媽祖廟),參拜媽祖,以祈求未來的平安順利。




2024年10月10日 星期四

探索桃園的眷村歷史與文化

臺灣 桃園-中歷-忠貞新村,2024年10/10~10/13,魅力金三角,中華民國 雙十國慶嘉年華活動,到桃園感受旗海飄揚的感動 。


https://youtu.be/EqOhIgIWwxQ?si=2ny6H8F1_1BNeuO7


深入探索桃園的眷村歷史與文化。涵蓋了多個具代表性的眷村景點,包括:

馬祖新村、太武新村、憲光二村、龜山眷村故事館、忠貞新村文化園區。


活動期間將打造出一場繽紛的嘉年華盛會。體驗少數民族獨特的民族服飾。

還能品嘗多元美食(如:各式風味的雲南米干、雲南大薄片、雲南豌豆粉等)。

(節錄:https://www.tromnimedia.com/Article/Info/5197)





▲中壢區雖位於桃園市境內。

在地人卻經常說「中壢桃園一邊一國」,中壢人就是中壢人,不是桃園人。

歷史學者這麼說


https://youtu.be/8kKBofc0gJw?si=VXMT1an4bt2lNd5S



2024年9月22日 星期日

秋分瞑日對分

秋分諺語

所謂「秋分瞑日對分」 。

意指「秋分」日的白天和夜晚等長,過了這天後,就可以明顯感覺到晝短夜長,天氣也開始逐漸轉涼。

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

即意指此「秋分」時節每下一場雨,天氣就會更涼一些。




「秋分天氣白雲多,處處新歌好稻栽;只怕此日雷電閃,冬來米價貴如何」。

此時晴空萬里,辛苦耕作一年的農夫將有好收成,每戶農家都會開懷唱歌,慶祝今年好豐收;

而若打雷,稻穀恐怕就會歉收,米價也會因此變貴。


月半看田頭。

此時二期稻作好壞已可以看見。


秋分節氣,約為每年陽曆的922前後


2024年9月11日 星期三

聯航93-911事件

 紀念911恐攻23週年

聯航93》(United 93,原名Flight 93)是一部2006年的美國電影。

https://youtu.be/DyLpfmYVExU?si=76W5aOBlzbUOgoMH


故事內容敘述震驚全球的911恐怖攻擊事件,第四架遭到劫持的聯合航空93號班機當中,乘客與劫機者奮勇對抗的真實事件。


由於本片根據真實事件而製作,因此導演與劇組都過濾許多911恐怖攻擊事件的資訊,並且逐一訪問罹難者家屬、911事件調查委員會,也因此,該片相當受到罹難者家屬的支持。

2024年7月28日 星期日

史上最夢幻的奧運會

巴黎2024奧運成為最時髦的奧運會,成功將法式浪漫完美地融入了體育競技之中。到處可見柔和的粉嫩色調,融入了各個運動項目的場地和器材設計。從田徑場的薰衣草色跑道,到羽毛球場的夢幻漸變色,再到攀岩場都是粉嫩配色,處處呈現出優雅浪漫的法式風情,你可以永遠相信法式審美。


#帶你看懂巴黎奧運開幕式

https://youtu.be/4UyHAb5ZvaU?si=JLdZyT8EfFjsncWd

2024年7月27日 星期六

巴黎奧運開幕融合法國文化元素

巴黎奧運開幕 百年藝術之都的文化盛宴


2024年7月27巴黎奧運開幕式由知名歌劇導演喬利(Thomas Jolly)擔任總監,總共動員3000名舞者、藝術家和歌手演出。


巴黎奧運開幕式分為12個環節,包括歌劇、饒舌等多種音樂風格的表演,還有知名動畫角色《小小兵》驚喜亮相,這次開幕式首創在塞納河畔舉行。


而開幕式一開始,由法國足球傳奇球星席丹傳遞聖火,接過火炬的「神秘蒙面人」。


「神秘蒙面人」手持火炬奔馳於奧賽博物館等許多法國首都知名地標。



實際上,這位接過火炬的「神秘蒙面人」角色其實是法國文化的融合體。

形象不僅融合「歌劇魅影」或「刺客教條」,更加入「鐵面人」、《千面金剛》及亞森羅蘋等法國文化的經典元素,象徵豐富的文化傳承和創意。


#巴黎奧運開幕典禮(香港轉播)

https://youtu.be/RQH5OthGAfM?si=vlpwzH3UXTIMN84S


2024年6月6日 星期四

諾曼第大空降-兄弟連

我不認為我是英雄,但我確信我和一群英雄在一起。
--麥可‧藍尼

二戰 諾曼第 登陸80週年2024年6月6日
https://youtu.be/GQdoJbcN8qg?si=C5uN8xEfrbptQKs0

這場被譽為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也最艱難的搶灘作戰,扭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局,進一步改變全世界的命運。



# (二戰美劇-完整10集/量子雲路線)
諾曼第登陸-大空降-兄弟連
https://gimy.ai/eps/156778-4-1.html

諾曼第大空降》(英語:Band of Brothers

本劇由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和演員湯姆·漢克斯共同擔任製片人。


劇中大部份主角人物都真有其人,而他們遭遇的事件也都真有其事。

同時他們也訪問E連的官兵,以便能從他們身上獲得更多的資訊。


E連在各項任務中都是擔任箭頭的角色,永遠是在戰場的最前線。


內容簡介


全劇主要談論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軍陸軍第101空降師506團第二營E連士兵的故事。

敘述美軍從諾曼第1944年6月6日(D-Day)一路進攻到希特勒的巢穴。


E連的官兵們他們認為在戰場上的目的,就是不讓身邊的弟兄倒下。他們為彼此而戰,願意為彼此犧牲。


因為有這些不平凡的勇者的參與,使這個世界有了不平凡的未來,透過這些人的故事,分享他們的感受。



¥本劇是一部2001年美國戰爭迷你影集,改編自歷史學家 史蒂芬·安布羅斯的1992年同名非虛構書籍。

2002年獲得美國金球獎和艾美獎。



#(聊影美劇9集)
二戰-諾曼第登陸-兄弟連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JOPIkGndY6IPvwi33qvN9DIM8yoSzquz&si=IaiT62_NaQpUV1SF


# (聊影片長-33.56)
諾曼第登陸-大空降-兄弟連
https://youtu.be/4yq2lhDkHrc?si=_hz8d56JzsZJUauD

就在當今國際局勢再度動盪之際,歐洲各國希望透過這場紀念活動,喚起全球對和平的重視與反思。

『美』不只是心中有『美』還要Know–How

(視頻源於網路;部分文字整理於相關網絡綜合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24年4月7日 星期日

跳到黃河「洗得清」史載「黃河清」僅43次

陝西 延安 黃河壺口瀑布中國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

「清流飛瀑」,跳到黃河洗得清」!黃河河水竟然變清澈了!


(轉載-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NgzTwGMdMk


史載可查的「黃河清」只發生過43次,最早可回溯至東漢;最長的一次為1727年,持續20多天。


中國大陸第二長河 黃河,因中游河段流經黃土高原,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其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坊間也流傳著「小時候,從黃河裡舀碗水,半碗是水,半碗是沙」的說法。


不過,1949年後,中國大陸政府也加強對黃河的治理。

據「九派新聞」報導,早在2020年就曾有報導表示,黃河壺口瀑布「不見黃河水」,也不時變身為清流。


報導則表示,中國大陸當局用了多種方式來治理黃河,其中包括以壩攔沙變良田、造林護林固泥沙、並在黃河兩岸實行退耕還林奏效,發展生態治理帶動綠色產業發展。



科普知識介紹:中國內蒙古驚現罕見一幕,黃河水引入沙漠


(轉載-強國工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tg4Jgb8TFY


中國將黃河水源引入內蒙古地區的庫布齊沙漠中,使得當地300平方公里的沙漠變為一片綠洲

此項工程還被聯合國列為全球模範性工程,並號召中東各國都來學習,那中國是如何完成此工程的?本期影片就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庫布齊沙漠中國第七大沙漠,它背靠陰山黃河,是京津冀地區沙塵暴,空氣品質不佳的重要來源之一。


庫布齊沙漠是一個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地方,生態環境極差。中國從2013年開始推進的「引黃入沙」工程。人們為了拯救這片沙漠,將滔滔黃河水引入荒蕪沙漠之中,為這片「死亡之海」帶來了新的生機,改變了庫布齊沙漠的生態環境。


龍的傳人

(轉載-中國郵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