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 星期日

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面對人

佛法是來幫助我們修行的,不是拿來度量人的。可惜很多人不僅以佛法度量人,並且以世間的道德標準來要求人,卻不能以身作則,如此不但不能以佛法幫助自己,又怎麼可能對別人有助益呢

 

有人會抱怨家庭裡的成員不夠好、不能滿自己的願;或覺得社會混亂,人心不安定

總認為別人都變好,自己就安全了,其他人都變得認真、負責,自己就幸福了;總是期待他人,認為只要別人都好,自己就有福報

但卻忘了自我要求,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也滿了別人的願

 

學習慈悲智慧 感動他人

佛法提醒我們,修行應該從自己做起,以自己修學佛法,學習到的慈悲與智慧來感動他人,而不是要求他人,這才是最可靠的。

智慧不等於聰明、伶俐、反應快,或者是懂得很多知識、學問

佛法所講的智慧,是指不受煩惱所困擾,不因無明起煩惱,即使身處逆境,也能自在心安。

我常說:「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面對人。」

例如最近發生的校園殺人事件,兩個女生為了搶男朋友而發生悲劇,其中不論被殺的或殺人的都是受害者,還有那位男孩子也是受害者。因為他們從小沒有接受佛法智慧與慈悲的教育,沒有佛法的正知正見,才會演變至今,他們的問題也反映出整個社會的問題。而只要有一個人犯了錯,就會造成社會上的不安站在佛法的觀點,這是我們共同的業力所形成的,每個人應該都有一份責任

所以,我們要用慈悲心來看待他們,但是處理事情時,還是要以智慧來評斷,不能感情用事,以免因一時情緒衝動,有所偏頗而造成將來的遺憾。

 

這個世界需要佛法,自己實踐佛法是最可靠的,希望人家做到是不容易的。

如果大家都能用智慧來處理事、以慈悲來對待人,自然能夠產生力量感動他人。

 

以感謝的心 接受順逆緣

應該以感謝的心來接受順逆兩種助緣。很多人只感謝對自己有利的人,把他們當成是貴人,但是以逆境激勵我們成長的,也是貴人,也應該感謝。

事實上,我們應該把所有我們遇到、見到的每個人,都當作貴人、當成恩人、都是有利於我們的人,如此一來,心中便能常保平安

 

當年我準備到日本留學的時候,臺灣佛教界一片反對之聲,大家都在傳說:「不能讓他去日本,去日本就會還俗,如果贊成他去留學,就等於是送一位法師去還俗。」本來有位馬來西亞的華僑,答應全額資助我去留學,可是看到大家都反對,於是就改變主意取消贊助。當時,大家的不信任,雖然令我感到難過,但我將念頭一轉,心想:「這也很好,大家不信任我,我偏偏要叫他們看一看,我絕對不還俗!」

到了日本,我因為經濟拮据,所以把在日本的時間計算得非常經濟,一天當成好幾天用,一個錢當成十個錢用,書讀得比別人都快。由於大家的反對態度,正好促使我趕快把書讀完。如今看來,這件事對我信心、願心的堅固,可說是一大助緣,如果沒有這些逆緣,就無法練就我的意志力

◎聖嚴師父

(選自《佛法的知見與修行》)

(轉載)法鼓雜誌-網路版425 2025.05 出刊

開山20有大願力 行願篇()  

https://www.ddm.org.tw/maze/425/page7.html

(圖源於-法鼓山108自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