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激勵免疫系統 & 霜降養生食療

『識界』心靈˙機能神經語言平衡健康『解讀』
- -激勵免疫系統 & 霜降節氣養生 情緒健康管理

霜降節氣的到來氣候處在秋冬兩季交替的季節,在大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天氣轉涼後,外界陽氣漸退,陰氣漸生,一不小心就會生病,也很容易造成疾病復發加重的高峰期。

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強調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不妨順應時序應該為健康地度過寒冷的冬天做些準備了

植物芳香精油 療癒個人化』調配處方
相應[神經/大腦/心靈]關聯性:補肺養脾、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富含抗氧化能力、抗老化等作用。
 
霜降之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養生保健側重於根據『個人化』來調節人體機能平衡滋養五臟六腑以確保身心靈平衡預防疾病

個人處方音蘊:美好的樹,被精油能量所疼愛著。
 
預防保健,時令飲食,補身打底
(圖源於網路)

--文/ Francisca

『美』不只是心中有『美』還要KnowHow

(I.N.F.A.國際專業美容師護照協會 No.2331全球認證)

『識界』心靈˙機能神經語言平衡健康『解讀』

http://knowledgetcf.blogspot.tw/?m=0

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

感恩!舊雨新知


踏入今日!咱們的緣又多一歲了
要感謝的人太多了
謝謝每一位在這輩子相遇的您們,也許有些只是擦肩而過
感恩!仍然有很多人在遠方支持與認同您們真的是超級棒棒
在未來希望依然可以請大家多多關注
歡迎舊雨新知 常來專頁逛逛
最重要的願望是~請多多用行動支持相挺分享轉貼訊息

『識界』心靈˙機能神經語言平衡健康『解讀』
『識界』文創脈絡


衷心祝福
心自在,身自在
身心自在,福慧自在

Francisca 敬上

圖源:網路

2016年9月15日 星期四

春江花月夜MV/唐詩-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春江花月夜薩頂頂 尚雯婕 演繹

轉載2021央視秋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TLQiClVf9s 

《春江花月夜》作者:張若虛(約660—720),唐代詩人。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都。

這首《春江花月夜》卻被世人稱爲“孤篇蓋全唐”,一舉奠定了張若虛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不朽地位。

 

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祇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譯文: 

《春江花月夜》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五個字來寫,重點就是“”。

從月開始,以月收結。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祕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爲一體,創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

詩人首先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恬靜、明淨的畫卷:一個春風輕拂的月夜,詩人獨佇江邊,看到滔滔江水奔向天際,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一輪明月在潮水中出現。江面上瀰漫着一片波光,皎潔的月光照在開滿花兒的林子上,就像是閃爍着晶瑩的雪珠。空中好像有銀白色的霜在暗暗地流動,白天看起來很白的沙石在這銀色的月光下也看不見了,江天一色,沒有一絲雜色。

 

看到這樣的美景,不禁觸發了詩人對宇宙的思考。人生短暫,人類一代代繁衍下去,只有那月亮還像原來一樣皎潔,溫柔。

詩人感到月亮也是有生命的,它年年月月每到夜晚就會出現是不是在等待什麼人呢?

 

詩人從眼前的景象超脫到無限的宇宙人生的思考上來,但是並沒有得到理想的答案,因爲人生是有限的,怎比得上那年年歲歲一個樣的月亮呢。在一番感慨之後詩人的思緒又回落到人世中來,在這樣美好的月夜裏,不知道有多少離人思婦沉浸在相思當中。遊子乘舟遠行,留給岸上送別人的是長長的牽掛和無限的惆悵。

此刻無論是天涯的遊子還是閨中的思婦肯定都在凝望着這明月,思念着遠方的那一位。遊子看着令人憐愛的月亮在天空中慢慢移動,便期望它能夠照到佳人的梳妝檯上。思念就像那玉戶簾中的月光一樣,怎麼也捲不起來。

詩人突發奇想,希望自己能跟隨着月光回到佳人的身邊。詩人很快便從這浪漫的幻想中脫身而出,兩人阻隔太遠,便是有鴻雁和魚龍來送信也送不到。詩人的思緒再一次回到現實,想起自己和那位佳人還是像碣石和瀟湘二江一樣天各一方。

 

在詩中不難看到“江”和“月”這兩個意象被反覆拓展,不斷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樹這紛繁的意象,和着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樓、月華、月明覆雜的光與色,並通過與春、夜、花、人的巧妙結合,構成了一幅色美情濃而迷離跌宕的春江夜月圖

詩中貫穿着一種強烈的宇宙意識,從時間空間兩方面來拓展境界。

時間上追溯宇宙的起源,從而引發對人生有限而宇宙無窮的感慨;

空間上利用想象幻化了詩人與佳人之間的物理距離,希望自己能跟隨着月光回到佳人身旁。這樣就極大地豐富了詩歌思想的深度,拓展了情感表現的空間。

 

評論:“一個更深沉、更寥廓、更寧靜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恆面前,作者只有錯愕,沒有憧憬,沒有悲傷。”的確,這種氣度,這種生命意識宇宙意識是只有盛唐才能產生的。詩人以一首《春江花月夜》迎來了一個民族的文化高峯,它是一座里程碑,是後人永遠無法超越的。

 

(轉載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5129/prose_appreciations/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