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5日 星期三

運用想象/達·芬奇

415致敬 Leonardo da Vinci (李奧納多·達·芬奇)誕辰紀念日

我從親身經歷中發現,若在黑暗中臥在床上,將研究過的物體的輪廓或其他,深思理解的事物,運用想象回憶一遍時,我感到受益匪淺——這是一種值得讚許的方法,有助於將事物更加深刻地牢記



有天資的人,當他們工作得最少的時候,實際上是他們工作得最多的時候。因為他們是在構思,並把想法醞釀成熟,這些想法隨後就通過他們的手表達出來

——Leonardo da Vinci(李奧納多·達·芬奇)達文西



(-惠敏和尚 2020年新春 身心健康 祝福)

農曆3/23媽祖聖誕紀念日

農曆323「媽祖生」,是媽祖聖誕紀念日

媽祖是臺灣民間信仰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受關注的神祇,各地的媽祖廟會在農曆323舉辦盛大的祭祀活動,為媽祖祝壽,鑼鼓喧天、熱鬧無比,陷入「瘋」媽祖繞境的民俗活動

臺灣媽祖信仰盛行自清代,原本只是移民原鄉信仰,再加上媽祖常為文人雅士所尊崇,故而在臺灣漸漸形成為全島信仰風潮
基於媽祖也姓林,對林氏宗親而言,俗諺:姓林的媽祖顧子孫」。意謂著,強調林姓與媽祖同宗之血緣關係

媽祖之所以成為民間重要信仰,關鍵因素,其實是媽祖信仰早已由原屬海上救難守護神,轉化為隱含的「慈母意象」,可以撫慰每一個受創、不安的心靈,守護百姓庇佑信徒的母親之信俗文化

在媽祖還未被冊封為「天后」前,臺灣官民就已經先稱媽祖為「天后」,甚至衍伸「天上聖母」的稱謂,意指神聖的母親、在天界的母親
臺灣媽祖造型:體型微胖代表福相、穩重,帶給信眾安全感、信賴感。身材矮小則符合一般臺灣人體型

伴隨著媽祖的信俗文化而來的祭禮規儀、民間傳說、藝術成就與節慶習俗的宗教文化意涵等,已成為保存傳統民俗的文化資產 得以傳承

△摘錄--文/林茂賢(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 靜宜大學臺台灣文學系兼任副教授 文化部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中央層級審議委員)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第三集-12)

2020年3月27日 星期五

韋瓦第《春》協奏曲

春天 以音樂故事 精神養生
在安東尼奧·韋瓦第音樂的引領下,充滿著對心靈無微不至的滲透,活靈活現的在腦海中展現開來。

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

主要展現《春天》來了的輕快愉悅曲趣
愉快的鳥鳴聲,以欣喜的歌曲迎接春天,泉水在和風中潺潺流動。
樂章中,天空微風轉變成­-灰暗、春雷聲響
當雷雨平息,接著鳥兒們再度放歌

安東尼奧·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大約作於1725年,是安東尼奧·韋瓦第,大約五十歲時出版的十二部協奏曲的第一號到第四號,合稱《四季》。

資料來源:名曲解說全集/音樂無界

2020年3月21日 星期六

春分節氣一年春之始


春分節氣(Spring Equinox)約在每年陽曆320前後
「春分」是天文學名詞全世界公認的節氣
東、西方都一樣,以此「春分」這一天為界,陽光幾乎直射赤道,使全球畫夜幾乎等長

春分節氣之後,太陽直射點 從赤道向北移動
北半球 晝漸長、夜漸短,氣溫逐漸升高
南半球 晝漸短、夜漸長,氣溫逐漸降低
北半球的「春分」是南半球的「秋分」

一個「分」字道出了晝夜、寒暑的界限
中國古時以立春節氣至立夏節氣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在天文歷法上,春分節氣才算是一年之春季開始 (International Astrology Day),此時才是春天現身,萬物經冬天一輪休息又從新活躍起來的日子

(圖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