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節氣,約在每年陽曆的8月7日前後
從科學的角度看,立秋節氣,標誌著氣溫來到轉折期,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但不是秋天到來的標誌。
從氣候特點看,由於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在台灣「立秋」節氣中,此時氣候依然十分炎熱,台灣周圍海域水溫仍偏高,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
一般於台灣地區,大概要再經過兩個月後,才能感受到氣溫明顯的季節改變。
立秋時節,仍要注意防曬、多補充水分,預防中暑。
(圖源於新華社)
立秋節氣,約在每年陽曆的8月7日前後
從科學的角度看,立秋節氣,標誌著氣溫來到轉折期,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但不是秋天到來的標誌。
從氣候特點看,由於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在台灣「立秋」節氣中,此時氣候依然十分炎熱,台灣周圍海域水溫仍偏高,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
一般於台灣地區,大概要再經過兩個月後,才能感受到氣溫明顯的季節改變。
立秋時節,仍要注意防曬、多補充水分,預防中暑。
(圖源於新華社)
立秋節氣諺語:「六月秋,快溜溜;七月秋,秋後油」。這句俗諺的意思是:
◆如果「立秋」這一天是在農曆六月,則漁民(海冬)的作業期會比較早結束。
◆如果「立秋日」在農曆七月,則天氣會持續穩定,捕魚季節就會比較晚結束,而漁民們的收入也會相對提高呢。
在台灣此「立秋」節氣中依舊豔陽高照的日子,出現高溫的頻率仍高,台灣周圍海域水溫仍偏高,所以此時的漁獲還是多屬於暖水魚類,仍會滯留在台灣周圍海域,可在不同海域被捕獲。
立秋節氣,約在每年陽曆的8月7日前後
▽開始立秋,也為秋熟作物開始邁入大豐收的一個標誌。
(圖源於網路)
農曆7月15日是佛教的「盂蘭盆節」,也是漢人格外重視的「中元節」,其根源於來自佛陀教導弟子目犍連供僧救母的故事。
由於地藏菩薩過去世因孝順母親而發願度盡眾生,因此中元節期間,法鼓山海內外各分寺院也陸續進行地藏法門共修等法會。
地藏法會,透過誦經、持咒、拜懺,或是禪觀等,誠心懺罪除障、消災增福,實踐菩薩道。
◆學做地藏菩薩左右手「盂蘭盆節」發大慈悲願利益眾生 /法鼓山 果慨法師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zDbgAgd8XU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是地藏菩薩的深宏誓願。「地藏菩薩的精神,就是哪裡有最苦難的眾生,都要讓他們離苦得樂。」果慨法師說明,地獄指的是苦難的眾生。
學習地藏法門,能夠幫助我們掌握生命的正確觀念與態度。即是希望能效法感受地藏菩薩為眾生的大願心,「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進而增長自己的悲心,化為自利利他的願力資糧,隨分隨力要幫助他人安定身心,讓生命變得更好。
果慨法師並分享《地藏經》修行方法,主要有念地藏菩薩聖號或佛聖號、誦經、供養與不殺生等等。
在臨終與命終階段,則鼓勵念佛為主、供養為輔;
中陰身階段,生者可以幫忙將供養功德迴向給亡者;命終之後至投胎階段,就像《地藏經》中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度母親從地獄脫身,子女只要發大菩提心,布施、供養、利益一切眾生,仍可將功德迴向給父母。
果慨法師也鼓勵四眾佛子,積極接引他人結下親近三寶的善緣,任何人只要能生起一塵一毫的細微善念,都能開啟未來解脫的道路。
(圖文源於節錄自法鼓山)詳全文 https://www.ddm.org.tw/xmnews/cont?xsmsid=0K297353878952538129&sid=0M224408516896173471
農曆7月「吉祥月」、「教孝月」——自利利他、福慧平安的大好月。一同祝福先人、親友、法界一切眾生。
農曆7月15日是佛教的「盂蘭盆節」,也是漢人格外重視的「中元節」,其根源於來自佛陀教導弟子目犍連供僧救母的故事。
為什麼每到「中元節」就要普度眾生、為歷代祖先超薦祈福呢?農曆7月為何叫做「孝親月」與「佛歡喜日」?
法鼓山 果慨法師分享「中元節」、「盂蘭盆節」的緣由脈絡......
◆「中元節」普度的感人由來 從目犍連尊者救母說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KlkLTidIU
《佛說盂蘭盆經》記載,神通第一的弟子目犍連,為求救度墮在餓鬼道受盡饑苦的母親,便聽從佛陀的慈悲開導,在農曆七月的第十五天,即出家僧眾精進修行過後的集會日,為十方大德與僧眾廣設供養,藉此功德利益為現世的父母延壽增福,過去的七世父母、眷屬也能離苦生天。
因此每逢農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便會供僧來救度餓鬼眾生,這就是「盂蘭盆節」的由來,而盂蘭盆(Ulambana)就是「解救地獄倒懸」之苦的梵文。
這部《盂蘭盆經》正好與漢文化的「鬼月」傳說相應,從精神層面來看,漢民族在「中元節」祭祀祖先,是對祖先感恩的表現,而佛教的「盂蘭盆節」也是孝順的表徵,所以現代佛教徒慣稱農曆七月為「吉祥月」或「孝親月」。
聖嚴法師曾開示:「孝順父母最好是在父母生前的時候,做子女的平常就該多關心父母,勸請父母要有宗教信仰,不要等到父母百年之後,才想到要來供養超度,那便是輕重顛倒了。」
度眾生 是從自己學佛為開始。
地藏法會,感受地藏菩薩為眾生的大願心,進而增長自己的悲心,化為自利利他的願力資糧。
聖嚴法師曾開示:常有人認為自己人微言輕,其實只要念一句阿彌陀佛,能為需要的人做個祈禱和迴向,也是助人。簡簡單單的一句佛號,只要有心,諸佛菩薩確實有感應。眾生有盡,我願無窮,便是大菩提心。」
(圖源於網路*文節錄自法鼓山)詳全文: https://filial.ddm.org.tw/xmdoc/cont?xsmsid=0M16555370356373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