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8日 星期二

連續5年將消失「年三十」

如果你想過兩次「年初一」,要等到2262年1月21日和2月20日,距離上一次閏正月已經 1640 年相差了 622 年。



◆ 閏十一月也十分罕見,上兩次閏十一月在1631年和1642年。

下兩次閏十一月在2128年和2147年。


◆ 至於潤十二月就更難,上一次出現是1574年,下一次是3358年。




● 

自2025年至2029年,連續5年的除夕都將是「臘月二十九」,都沒有「年三十」。

代表2025年1月28日「臘月二十九」後就是大年初一,2025年1月29日就是農曆新年的蛇年。


要等到2030年才會再度出現「大年三十」。

機會率為0.7%。不過33年後的在本世紀完結前,還會有2058年至2063年,及2089年至2094年,又會再次出現兩次連續6年沒有「年三十」。


專家解釋原因和中國農曆歷算規則有關。

農曆歷法中,農曆月主要根據月亮陰晴圓缺變化的週期而制定,來計算一個月的天數,在天文學上被稱為「朔望月週期」。


▲月球繞地球轉動一週的過程中,從地球上看,月亮呈現出不同相貌。

天文台科普解釋,農曆中的月是按月亮盈虧圓缺變化的,每月的第一天,即「朔日」,定為「初一日」。
最後一天則稱為「晦日」。
周期定義稱之為「朔望月」。
一個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為29.53天。

但朔望月的長度並不固定,因此農曆月分為大月30天和小月29天。


如果臘月(農曆12月)剛好碰上農曆小月,大年三十就會「消失」。

由於農曆月的安排取決於實際月相,大、小月排列與公曆月有所不同,有時也會出現練續2個大月或2個小月的情況。


月相示意圖,朔望月 (亦稱為月相盈虧的週期) 平均長度約為29.5日


雖然年三十會「消失」,但不管是臘月二十九還有臘月三十,作為傳統節日的除夕卻一直都在。


但也正是因為這種不確定性,也帶給我們一些不期而遇的驚喜。



— — Francisca 

 (I.N.F.A.國際專業美容師護照協會 No.2331全球認證)


『美』不只是心中有愛

『美』還要Know–How


(摘錄,圖、文整理於相關網絡綜合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https://vocus.cc/article/67983fb1fd8978000198bf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