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冬九九歌謠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數九過寒冬」。自「冬至日」起「數九」,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冬季九九歌
一九冬至是頭九,提冬數九

二九一十八,兩手藏袖口
[二九過完時,因為夏天過了不久,地面積熱還有,天氣並非最冷]

三九二十七,籬頭吹篳篥(這聲篥是古代的一種樂器名)
[意指大風吹得籬笆發出響聲,像吹篥一般]

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鷺宿(晚上寒冷象白鶴一樣捲曲著身體睡眠)
[四九過完時,差不多是大寒節氣]

五九四十五,開門尋暖處
[五九以後,晝間漸長,夜間漸短,最冷天氣將過去]

六九五十四,楊柳樹發綠
[透露出一點暖意了,大地回春的景象]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擔
[指天氣暖了,厚衣服可以披在肩上了]

八九七十二,柳絮滿地飛
[楊柳開花,絮絮兒滿天飛揚]

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齊出
[到了九九,已是驚墊節氣]九九聞雷,響聲持久
— —冬九九歌謠

遠在西元前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九九歌》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

冬九九》歌訣,反映了冬至日」後三個月的物候現象的演變。
由寒冷最冷逐步轉至春暖的氣候變化的過程。
也是為了掌握農時,所以最後81天數完就是「犁耙一齊出」,冬去春來的耕作時節,農夫犁牛要忙著工作了。

請點閱連結數九寒冬
圖-文字整理源於網路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數九寒冬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數九過寒冬

中國民間一般將「冬至數九」也稱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說的「數九寒冬」。「冬至日」一過,表示天氣進入了「數九寒冬」的時期了。

 

中國傳統曆法中有冬季進「九」的習俗,古代將「冬至」節氣的第一天計算起,向後把每九天為一組的算作一個「九」,一直數到九個九日,最後一個九天稱為「冬九九」,一共八十一天。

實際是「九九加一九」共九十天的氣溫變化之狀況,這就是「數九」天氣,也是古人常說的「九九消寒」。

 

在漢族傳統文化中「九」為「至陽」之數,九為極、為至尊。「九」又是最大的個位數,表達了最多無限的意思。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

 

「九九」的含義在於「冬九九」過後地氣陰轉陽、天氣轉暖。

而九九歸一,從「冬至」開始「數九」計算時令,到了「冬九九」歸一那天,就是春天了,萬物復甦開始了。「九盡桃花開」,「冬九九」過完已是寒消暖至,冬去春來的「九九艷陽天」了。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第二集-55)文字整理源於網路

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冬至養生湯圓

俗語云:「冬至圓仔呷落加一歲」、「吃了冬至丸,又大了一歲」

諺語的意思:「冬至日」是古代過年,所以說,吃了「冬至」湯圓就代表著又添長了一歲。

 

中國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以前在「冬至」前,到處可以見到用石磨磨糯米,等到「冬至」前一天,大家一起搓湯圓,這就是「冬至(節)圓」。

湯圓有著「團圓」的意思,「冬至」搓湯圓,有一家大小團圓過冬的意義,也象徵「圓滿、豐碩」。

 

「冬至」養生吃湯圓,包湯圓常用的內餡材料

如糯米、芝麻、紅豆等食物,有較好的健脾作用

脾胃健康,飲食營養才會被身體吸收利用,提高機體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冬至節氣,約在每年陽曆的1221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