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7日 星期二

臘月廿六日「豕」合寫為「家」/五大蛋白質

民諺:臘月二十六,燉大肉」。

為什麼年前要燉豬肉,而不是其他牛羊肉呢?

許慎編撰《説文解字》中説:「也」;「也」,兩字合寫為「」字。

説明有家就有豬,無豬不成家,可見我國古代人民養豬非常普遍。

古代肉食資源也不足,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一年到頭很少吃肉,過年了,把家裏養的豬殺了吃肉,也就算慰勞一年的辛苦。

 

而在古代,農耕社會,有重要的社會地位,甚至一頭牛命比人命還值錢,所以不會把勞動生産工具宰殺了。

而且在道教中,不論是什麼派系,都有不吃牛肉的傳統,這一宗教信仰形式也和牛的農耕使命有關係。

 

民間俗語:「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這句話體現的正是最普遍的生活民俗。

 

每日所需的「五大蛋白質」來源的肉類、魚貝類、牛奶.乳製品、雞蛋以及黃豆.黃豆製品,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質「」的基準圖: 

(圖出處:食品成分資料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轉載源網址:http://big5.eastday.com:82/gate/big5/tianqi.eastday.com/news/39815.html

2023年1月16日 星期一

臘月廿五接玉皇推磨做豆腐

在過了臘月二十四的年終大掃除後,迎來了臘月二十五:接玉皇、磨豆腐。

 

民間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灶神」上天「言好事」後。

臘月廿五「玉皇大帝」會親自降臨下界,巡視「稽查」人間善惡疾苦。然後依據眾生的善惡良莠來決定來年的禍與福,所以這天,祭祀祈福,稱為「接玉皇」。

 

因此,人們在臘月二十五這天,說話辦事都非常謹言慎行

於是「吃豆腐渣」以示清苦,以博取「玉皇大帝」歡心,降福來年

但「吃豆腐渣」,同時也是古代先民勤儉節約美德的寫照。

 

民諺說「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腐」與「福」諧音,因此豆腐寓意著祈「福」。

 

天然、保有較多原態食物營養的最好

(圖資料來源:食品成分資料庫-好食課)

2023年1月15日 星期日

臘月廿四掃年

民間風俗,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一般在農曆臘月廿四日進行一次冬季大掃除,叫「掃房」,除去一切廢穢之物,又名「掃塵、打埃塵、除殘、除塵」。

「掃房」以後,再貼上春聯,確實令人賞心悅目,就開始籌辦春節年貨。

 

古代把春節大掃除稱為「掃年」,起源於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

後來,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

到唐代,「掃年」之風盛行。

《呂覽法》稱:「歲除日,擊鼓驅癘疫鬼,謂之逐除,亦曰木難。」

宋·吳自牧《夢粱錄》記載:「十二月盡,俗雲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挂鍾馗,釘桃符,貼春牌,以祈新歲之安。」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醫學認為,「立春」後氣候轉暖,萬物復蘇,害蟲也開始孽生

所以,趕在「春節」前大掃除,這一習俗有助於預防傳染病流行病。既有益身體健康,又增添了人們寄託著破舊立新願望辭舊迎新的節慶氣氛

(圖源於法鼓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