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8日 星期二

古代惜穀會的節約糧食活動

據西漢時期東方朔的《佔書》記載,農曆正月初八為「穀日節」。

 

近年來「食物浪費」為全球極為關注的議題,依據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系教授徐世勳研究團隊指出,以全球人口增長和糧食需求角度分析,各國近年來都積極關注如何從供應鏈到消費端糧食浪費問題。



稻穀從農田收割起來送入工廠,進行烘乾、脫粒……經過無數道工序,才能來到我們的餐桌。種糧辛苦,一滴汗珠一顆米,當我們享用那香噴噴的米飯,也要懂得珍惜糧食。

在古代,民間就有惜穀會的活動。人們尤其注重節約糧食,尤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見稻草上有穀,須摘盡。

(二)發現舊糠中有穀,須扇盡。

(三)地上有糕餅屑粒,隨見隨拾。

(四)米飯中有穀粒,須撿淨。

(五)盛飯時,須按量進食,避免剩飯。

(六)稻麥抽穗的季節,如見稻麥穗頭倒伏路上,應設法保護,以免踐踏傷害。

(七)夏秋稻各自撿淨,以免雨後踩入泥中。

(八)打稻打麥之後,應將稻草拆散,用竹片重加捶打,以便全部挑揀乾淨。

 

惜食愛蔬、支持在地農產。食用新鮮在地的蔬食,不但對身體有益,更能減少運輸造成的環境污染,達到節能減碳愛地球的目的。

 

常吃謙虛 恭敬 恕忍 寬厚的飯,多喝誠實 禮讓 勤勞 節儉之湯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第三集-101) 

文字整理於相關網絡綜合,節錄 源於-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85788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