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生命科學 中國人的古老智慧

唐代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論診候第四》將疾病分為三個層次:

「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

意思是說,保持健康,要在人們身體健康之時提供疾病預防,注重養生。由此可見疾病預防的重要。

 

世界衛生組織:個人的健康和壽命

15% 決定於遺傳     10% 決定於社會因素 8%  決定於醫療條件

7% 決定於氣候影響  60% 決定於自己

 

《黃帝內經》講得很清楚:

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憂思傷脾驚恐傷腎,百病皆生於「氣」。

人不是 老死的,不是 病死的,是「氣」死的。

掌握自己的情緒,才能掌握自己的未來。

 

泌尿科  黃世聰醫生 特別強調

藥物,可以幫忙疾病,但任何病症,還是 不要只想以 靠藥物來治療。

健康,主要在於自己 身心習慣必須修正。

 

醫學論證,目前的狀況,是「結果」,疾病以藥物處理是種選項方法

不論中醫、西醫的治療,都必須先找出病症的「源頭」。基本上取決於[神經/大腦/精氣神]……整體之影響性,絕對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

人們對健康促進觀念,必先有相當程度的「認知」

2011721日 台北 生技大師圓桌論壇

--Francisca 節錄整理

『美』不只是心中有愛『美』還要Know–How

(I.N.F.A.國際專業美容師護照協會 No.2331全球認證)

『識界』心靈˙機能平衡健康『解讀』

http://knowledgetcf.blogspot.tw/?m=0

(圖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