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 星期三

善法與惡法(四正勤)

四正勤只有四句話:已生惡法為除斷,未生惡法不令生,未生善法為生,已生善法為增長。」

修行佛法就是斷惡而生善。斷惡分成兩項,生善也分成兩項,加起來就是【四正勤】

【聖嚴法師語錄】

以善來對治不善,以善來糾正不善,這就是修行,如此,才能夠使我們的心真正地清淨,真正地安定。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QNcZ3YWJJXw

 

那麼,善法是什麼?惡法又是什麼?有必要先加以說明。

一、十善法與十不善法

所謂善法,就是十善法、十種善法、十善業道;惡法,就是十不善法、十種不善法、十不善業道。

修十善業道是普通人的道德標準也是解脫道及菩薩道的基礎;解脫道是小乘的阿羅漢,大乘則是成佛的菩薩道

 

十善分成身、口、意三類,就是身體的行為、語言的行為、心理的行為

身體的行為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三種;

語言的行為有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四種;

心理的行為有不貪欲、不瞋恚、不愚癡三種。

十善法的相反,就是十不善法。

 

二、心的善與不善

一般人認為只要沒有犯法、坐牢,這就是善;坐過牢、犯過法的就是不善。其實,如果吏治不清明做了好事的人也有可能坐牢,做了壞事喪盡天良的人,卻未必坐牢。因此,好與壞是不能以坐牢與否來做為標準

又,一個小偷或是強盜,只搶了一百元或一千元,就算犯法要坐牢;可是,有人搶了半個或是整個國家,反而可以稱王、做總統。也有殺了一、二個人,可能會被判死刑;然而,有人殺了許多人甚至數萬人以上,反而當了國王、大總統,甚至民族英雄。因此,一般人所講的善與不善,是有問題的。

 

如果以十善與十不善的標準,便可以看出什麼是真的善與不善。因為佛法除了語言、身體的行為之外,特別重視心理的行為。一般人只知道身體行為、語言行為的好與壞,但是,意念行為好與壞卻不容易判斷

的善與不善又可分為兩個層次:

(一)日常生活中:根據印度天親菩薩在《百法明門論》中指出善法有十一個:信、精進、慚、愧、無貪、無瞋、無癡、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

不善法則包括:

根本煩惱六個:貪、瞋、慢、無明、疑、不正見;

隨煩惱二十個:忿、恨、惱、覆、誑、諂、憍、害、嫉、慳、無慚、無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

 

(二)修禪定中:《百法明門論》的二十個隨煩惱中,有八個是與修定相違背,那就是: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由於有了以上這幾個原因,所以修定不成功。其實,在剛開始修定時,每個人都會出現這八種現象,必須一樣一樣去克服它

 

許多參加禪七的人,前幾天都是在這種狀況下度過,漸漸地心比較輕鬆安定之後,掉舉或昏沉的情形才會減少。因為在輕鬆安定之後,對自己會產生信心,比較不會懈怠、放逸,並且有了正確的觀念,知道打坐是為了求得身心的安定和煩惱的解除。當一個人的心能夠安定之後,就會比較清楚自己心念的活動許多心念微細的狀況出現,就知道這是好的還是不好的;不好的去除,好的繼續成長,這就是四正勤

 

三、以善止惡即是修行

一般人多半不清楚什麼是善與不善,什麼是好的心與不好的心。有一次有位先生告訴我,他什麼宗教都不信,他只知道宗教是教人做好事、存好心。

 

我問他說:「沒有錯,那你有沒有宗教信仰呢?」

他說:「像我這樣的人,還要什麼宗教信仰?我既不做壞事,也不存壞心,只有像你們這樣的人,因為常常做壞事、存壞心,才會有罪惡感,所以要信宗教。」

 

然後我又問他:「你真的是一個好人嗎?真的是一位好心的人嗎?我才不相信像你這樣的人會是個好心的人!」

他馬上火冒三丈:「你怎麼能證明我不是好心的人?你說,我做了什麼壞事?」

 

我說:你現在就不是個好心的人,因為你的心在生氣,對不對?」

結果他更生氣:「我本來沒有生氣,是你讓我生氣的!」

 

許多人認為生氣不是壞事、不是壞心,是別人讓他生氣,而不是他自己要生氣的。

其實,人們經常都是在煩惱、痛苦之中掙扎卻還不知道自己的有問題

貪心求不得就變成,如果得到了又希望貪得更多一些;

與人相比,比不過人就會嫉妒,比人稍強一些就會驕傲

自己得不到而他人得到時,就認為這個世界不公平,於是產生憤怒。這種種狀況,經常在我們的身上發生,這究竟是好心呢?還是壞心?

 

從佛法的修行立場來看,這都是煩惱、痛苦的心

佛法希望人們能從痛苦轉成快樂的,

從煩惱轉成有智慧的,

從瞋恨怨轉成慈悲的,

從貪取轉成布施的

以善來對治不善,以善來糾正不善

這就是修行,如此,才能夠使我們的真正地清淨,真正地安定

(轉載) 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 - 07-11《三十七道品講記》善法與惡法 【四正勤】

https://ddc.shengyen.org/?doc=07-11-011&tree_id=j1_3575